【財經網專稿】記者 寧波 6月18日,國家藥監局在網站上公布通知: 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因檢出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要求立即停止其的銷售和使用,已上市的要求企業召回。
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企業傳播和公共關系部馬媛在郵件采訪中再次向記者確認:公司在該藥品的生產過程中并未故意使用DIDP或者任何其它的鄰苯二甲酸鹽。目前可判斷DIDP的唯一來源是瓶蓋內塑料襯里,進一步調查正在進行中。樣品中所檢出的DIDP是極微量的,顯著低于美國和歐洲官方認定的安全限度,服用該產品并未對人體構成風險。
對于葛蘭素史克公司是否人為添加及塑化劑成分DIDP及中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中DIDP的含量是多少這兩個問題,國家藥監局未作公布。
據了解,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在我國大陸銷售的商品名為力百汀,是一種干糖漿,為常用消炎藥阿莫西林的一種劑型。其在香港、臺灣銷售的商品名為安滅菌。6月9日,香港衛生署在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銷售的安滅菌中查出DIDP,并于當天下令回收該產品。該產品在臺灣也被檢測出DIDP。
馬媛還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安滅菌被檢出的塑化劑是歐盟規定攝入量的4500分之一。
但據了解,此前安滅菌在香港被勒令召回不是由于其含量超標,而是其遷移量超標。香港衛生署的6月9日公報稱,葛蘭素史克藥品中DIDP的含量為百萬分之十八,是歐洲食物接觸物料含DIDP指定遷移量上限的兩倍。鑒于葛蘭素史克未能就受污染產品的安全提出令人滿意的證明,因此暫時未能排除產品對公共衛生的威脅。
關于塑化劑遷移量的問題,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聚合物科學系勵杭泉教授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塑化劑若再在包裝、盛放的過程中進入食品或藥品,主要是通過保鮮膜、橡膠制品及塑料制品中的聚乙烯催化劑等三種途徑遷出。其遷出量極低,約為上述三種物質中塑化劑使用量的百萬分一左右。
而保鮮膜、橡膠和聚乙烯催化劑中塑化劑的使用量依次為:保鮮膜最多,橡膠次之,聚乙烯催化劑最低,基本上處于百萬分之幾的區間內。對于瓶蓋中的塑料內層來說,將聚乙烯催化劑中塑化劑的使用量占比與遷出量占比相乘,其塑化劑的遷出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此推斷,葛蘭素史克生產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中DIDP成分來源于瓶蓋中的塑料內層的概率較低。同樣有媒體在報道中提到:藥品做成干混懸劑就是為了保證穩定性,如果是因為瓶蓋導致藥品中出現塑化劑,這個藥品的穩定性是值得懷疑的。
馬媛就上述專家觀點在郵件采訪中表示:我公司不對專家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