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外表紅彤彤的西紅柿,捏起來硬邦邦的,切開后籽是綠的,吃起來像是沒長熟;黃瓜通身碧綠帶刺,“身板”筆直,頂上還有一朵小黃花……這些外表誘人但似乎有些“異常”的蔬菜,在各地菜場并不少見。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蔬菜不少是在還沒有成熟時被抹上“催熟劑”,提前上市,進入百姓餐桌的。
令人擔憂的是,催熟劑是否可以隨意使用,到底有沒有害,有關部門竟給不出明確說法。
用過催熟劑賣相好價格高
安徽省最大的“菜籃子”——合肥周谷堆蔬菜批發市場,接受采訪的多位菜販坦承,很多菜農在蔬菜未成熟時,使用一種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來加速蔬菜成熟。
黃瓜“一抹”就變粗——壽光王姓菜農說,他家黃瓜地里用的是“綠直靈”(另一種催熟劑),從幼苗時開始打,一茬黃瓜要打五六遍。
安徽菜農馬大爺說,使用了植物“激素”,一般瓜身會變直變粗,頂花色澤鮮艷不易脫落,刺細長扎手。而正常成熟的黃瓜,頂花會枯萎、自然脫落,外形比較彎、個頭也不大。
長期販運蔬菜的曹老板透露,現在菜農用“催熟劑”很普遍,很少人等到九成熟再摘下來銷售!敖涍^催熟的西紅柿比我們本地正常長的賣相好看、更受歡迎,且價格賣得也要高一些!
記者在山東、安徽等地一些農資市場了解到,幾乎每家門店都出售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普遍反映銷路很好。一位店主說:“誰家大棚不用這個?幾乎是100%用!”
5元成本增收3000元
一些菜農說,“催熟蔬菜”可以早上市,多賺錢。來自上海的孫姓菜農介紹說,使用催熟劑的目的就是提前上市,贏得價格優勢。今年的市場行情比較好,西紅柿的批發價賣到了1.8-2元/斤,相對于自然成熟的來說,催熟西紅柿價格平均要高約0.8-1元/斤,按畝產3000斤西紅柿計算,1畝地催熟西紅柿能多賺3000元左右!斑@個藥劑很便宜,今年1畝地西紅柿產量約3000斤,而藥劑的成本也就在5塊錢左右!绷硪晃徊宿r說。
用了“催熟劑”后還可以增加產量。江蘇一位黃姓菜農對記者說,正常長的黃瓜畝產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
外觀好看,賣得快也是原因之一。這位菜農說,用了“催熟劑”的黃瓜瓜色鮮嫩,比較好賣,大家都喜歡買。“另外,保存期長,在菜場不用藥的兩三天就發軟、很難賣掉,而用藥的至少能保存五六天!
缺乏檢測標準和手段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授蔡建偉認為,在國家標準內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標使用,則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專家也表示,由于“催熟劑”的使用標準不健全,相關監管部門很難也很少去監控菜農是否規范使用“催熟劑”,“催熟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個“謎團”。
按照國家規定,為了使部分果蔬果實早轉色,允許在綠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根據國家規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紅柿)中的最大殘留限量不能超過2mg/kg。該國標對于乙烯利的適用范圍僅為番茄、熱帶及亞熱帶水果、棉籽三類食物。但當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如西瓜。
江蘇南京市的黃姓菜農告訴記者,現在批發市場檢查主要查的是農藥殘留量,并沒有檢測激素類用藥的情況。
一些基層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無公害蔬菜”的檢測體系當中,沒有“催熟劑”的相關檢測指標,尚缺乏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檢測手段,因此無法判斷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過量。這方面確實是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