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消費欺詐案件呈持續增加態勢
還能相信4S店么
□ 本報記者 張海燕
近年來,汽車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普通百姓家,但隨著汽車的熱銷,有關汽車的投訴也呈現上升趨勢。記者最近在采訪中發現,有關消費者與4S店的糾紛事件不斷發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個月發布消息稱,近年來,一些4S店消費欺詐案件呈持續增加態勢,從而折射出我國汽車銷售領域的混亂、相關行政管理機構的缺位以及立法的滯后。而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在購車中發現此類問題時,往往因舉證困難或維權意識不高大多忍氣吞聲,很多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因購車而屢屢發生的糾紛不禁讓人對4S店產生懷疑:4S店中有多少是誠信經營的,又有多少是不可信的呢?
售前整備卻不告知
經對購車欺詐案件的歸類和分析,北京市一中院表示,4S店汽車銷售中常見的欺詐形式之一是4S店隱瞞新車經過售前整備。
一般情況下,新車出廠后,車輛在長途運輸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剮蹭、碰撞、零部件生銹、老化等物流質損。針對這些情況,4S店會依據生產廠家的授權,對出現這些問題的這類汽車進行售前整備(通常是噴漆、鈑金或更換零部件),以確保車輛交付時完好無損并符合出廠標準,但這種情況按規定必須在售車時告知消費者。也就是說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所購車的真實情況。但是事實上,為了使車順利售出,新車售前的整備情節并非所有的4S店都告訴消費者。
有這么一個案例:北京的項女士在北京市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某4S店購買了一輛2002款新捷達前衛阿爾卑斯白普通漆轎車一輛。后其在亞運村飄亮購物中心南側的全自動洗車行洗車時發現此車的右前門大量漏水,繼而發現全車的車窗玻璃上有大量漆霧存在。經修理廠工作人員檢查發現,此車前后機蓋、右側兩個車門和車壁還有雨刷器等處有明顯更換、修理、噴漆等情況出現。項女士最后以該4S店未告知其此車經過售前整備為由提起了訴訟。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北京地區審理此類案件20余起。
以舊充新惡意隱瞞
4S店消費欺詐的另一種手段是以舊充新欺騙消費者。比如一些4S店惡意隱瞞車輛曾發生過重大事故或其他影響質量和性能的重要瑕疵,故意隱瞞對使用性能沒有影響的外觀輕微瑕疵或者使用記錄,或者“以舊充新”等。王女士在某4S店購買的馬自達轎車,提車兩周后發現車輛存在重新噴漆跡象。王女士與4S店多次交涉未果后訴至法院請求雙倍賠償,一審法院判決王女士返還車輛,4S店賠償王女士一倍購車款并賠償損失15萬元。
據法院工作人員表示,利用虛假宣傳進行消費欺詐,是個別4S店欺騙消費者的常用手段。一些4S店基于擴大汽車銷量的商業考慮,往往夸大事實,如非熱銷的車說成熱銷車,或擴大汽車產品的性能和參數,誤導消費者做出錯誤選擇。記者看到這么一個事例:前不久,一位廣州中山市的楊先生在買車時看中了一款中級車,銷售人員告訴他,這款車賣得非;,僅剩兩輛,而且其中一輛已經被訂了。但是,楊先生提車時卻發現還可以選擇顏色,也就是說,這輛車賣得并沒有銷售人員說得那么好,還有不少現車積壓。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個別4S店存在的欺詐銷售行為,并不能代表所有4S店都不誠實經營,在消費者的投訴中也不乏個別消費者隱瞞事實真相。有些事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很多投訴說不清楚
記者上周接到中國林科院一位周先生的投訴。反映經銷商有欺詐銷售行為,但經銷商斷然否認。
周先生稱,今年5月24日上午,他在北京海聯力通經貿公司(天通苑店)購買了一輛速騰1.6自動擋標配車。在5月27日下午去洗車、打蠟時,被打蠟師傅發現,該車車頂的漆不一樣。經過仔細檢查,打蠟師傅表示,該車車頂部位好像重新噴過漆。第二天(5月28日),周先生找到海聯力通經貿公司,該公司承認車頂被噴過漆,但提出讓周先生去權威部門鑒定噴漆的時間。周先生多方打聽根本就沒有鑒定噴漆的部門。隨后,他只好又找到了海聯力通經貿公司。據周先生說,該公司服務總監鄭慶振一口否認他們的車出售時有問題。經過再次交涉,鄭慶振提出可以給車重新噴漆,與出廠前一樣,但前提是周先生同意走保險,他們來處理。周先生沒有同意。之后,該公司就不再予以理睬。
周先生在投訴中認為:首先,車頂重新被噴漆肯定是海聯力通經貿公司的責任,買車時銷售顧問也沒有讓他詳細檢查和詳細介紹選車注意事項;其次,周先生表示,車頂重新噴漆,一般的普通百姓是不會發現的,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發現。再則,普通百姓也不可能懷疑新車會被重新噴漆,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由于是買車才3天時間就發現了車的問題,周先生懷疑他的新車可能還存在其他安全隱患,他要求對車進行全面檢查并賠償損失。
針對周先生的訴求,記者7月21日撥通了海聯力通經貿公司服務總監鄭慶振的電話,針對該投訴中的車頂重新噴過漆事件,鄭慶振對記者明確表示不是該公司行為,他用了“污蔑、栽贓”字眼斷然否認。鄭慶振說,新車售出前經過整備是正常的,如果他們售出的車輛之前曾發生過如更換車燈、維修等,在售出時他們都會明確告訴消費者。鄭慶振說,周先生所購的車經過重新噴漆,是事實,但與他們公司無關,鄭認為周先生的車經高水平的專家一看就是路邊店噴的漆。
截至記者發稿,有關中國林科院周先生的投訴事件仍然沒有結果。
超7成消費者對4S店表示不滿
針對汽車銷售領域的欺詐事件,近日,京城某知名網絡媒體對近7000位汽車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了大量真實數據。
調查發現,面對強大的4S店,很多消費者在吃了虧后選擇了沉默,即使投訴也大多不了了之。在此次調查中,對于投訴階段的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選擇“投訴未果,已經放棄”的占27.43%,選擇“投訴中,難度較大”的占14.81%,而認為“有望解決”的僅有6.16%;而在對4S店的滿意程度一問中,3/4網友投了反對票。完全沒有任何意見的消費者不足1/4,而選擇“有投訴經歷”和“極其不滿意,絕不再到該店購車”兩項的消費者合計達48.29%。
該調查還顯示,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超過6成曾遇到過維修欺詐。有這么一個案例:北京的趙女士開的是一輛進口車,一次開車到外地時,汽車出現了問題,于是在外地進行了維修,修車師傅告訴趙女士是火花塞出了問題,還說:“這么好的車用這么差的火花塞!壁w女士很奇怪,自己的火花塞并沒有更換過,怎么會“差”?于是修車師傅提醒趙女士,很可能是維修的時候高質量的原廠火花塞被更換了,修車時更換零件的不少見。趙女士的信中告訴記者,自己的車從來沒有維修過,但是確實曾經多次放在4S店里保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