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賣假洋貨事件將7月份的家居市場攪得沸沸揚揚,政府主管部門尚未對此事作出定論,但其對業內的影響卻不啻于一場大地震。本周,京華家居記者實地調查走訪發現,“進口”一詞不再是家居產品銷售的金字招牌,一些原“國際品牌”已改口稱自家賣的是國產產品,而堅稱進口的品牌則需以多種方式證明清白。業內人士表示,拜達芬奇所賜,多家賣場啟動了品牌復檢程序,市場環境也將進一步得到凈化。
調查篇
進口品牌主動提供佐證
近日,京華時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實地走訪了多個號稱擁有進口家居品牌的賣場。記者發現,達芬奇事件對市場的影響很大,銷售員的態度和策略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少品牌開始主動降低身段,不厭其煩地為消費者解釋并提供各種佐證來證實自家產品確系進口。
家之尊
記者在北四環居然之家家之尊館中走訪了四個進口品牌,品牌的價簽上都寫明了產地,如德國、意大利,店員也堅稱產品為原裝進口。不同品牌銷售員都在記者對其進口身份表示懷疑時主動提到達芬奇事件。他們都表示,如今來店里的消費者都會問上一句,還有以往的顧客要求查看相關單據的。
“我怎么知道這都是進口的?”聽到記者的提問,代理多個歐洲家具品牌的豐意德銷售員一臉苦笑。“自從達芬奇出事后,我都快被這個問題問煩了。”她表示,居然之家對賣場內所有商戶進行了檢查,并要求商戶提交報關單、原產地證明、品牌授權書等。“如果我們不是純進口,會被清出場的。”她還主動給了記者一個光盤:“這上面有我們公司代理的產品信息和品牌信息,還有我們代理品牌的網址,您都可以登錄查看。”
而在二樓一個進口家具店內,銷售員表示如果懷疑進口身份,可上四樓公司辦公處查看相關單據。銷售員稱家具全是意大利手工制作的,記者質疑其產量能否滿足需求時,該銷售員還將該公司與達芬奇公司進行了對比。“達芬奇在全國都有店,銷售量大,可能出現訂單大,貨品供不應求的狀況,給造假帶來契機,但我們公司只在北京銷售,不會也沒必要這么操作。”
建貿大廈
7月25日,記者走訪了該賣場內的多家宣稱進口的建材品牌。在被問到如何證實其產品確為進口時,敢于堅持的銷售人員,都能指出產品本身標示的產地字樣,如瓷磚上寫有“made in Italy”等字樣,而一家進口墻材品牌則表示除了報關單等資料外,包裝整包進入業主家,業主可查看原產地信息等內容。
弗吉尼亞家居賣場
該店 宣稱自己是“進口家具 倉儲直銷 從洛杉磯直達北京”。據店員介紹,該賣場代理的是美國原裝進口產品,產地卻不一定是美國。“有美國的,也有中國的,還有越南等地產的。”店員再三強調:“按照國家規定,只要具備出口和進口的記錄,產品就算是進口產品。”記者在該賣場看了多套家具,發現不少產品都掛有英文家具使用說明書,而在一套餐椅的背后,還貼有英文的標示,包括產品適用的標準以及產地等。由于全是英文介紹,店員自身也不是特別清楚產品的具體材質、材質是否是進口材料等細節。他還表示,如果是現貨,會連包裝直接運到消費者家中,上面的產地、標準等信息都很全,“是不是原裝進口消費者自己就能看清楚”。
克拉斯家具
作為達芬奇家具的傳統競爭對手,同為獨立店的克拉斯家具表現又如何呢?7月27日,記者走訪了其位于東三環的店面。銷售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進口家具為原裝進口,在消費者交款簽訂合同后,會將產品齊全的身份證明提供給消費者。記者看到克拉斯的家具沒有正規的價簽,只是在介紹家具規格的標識牌上標明了原產地。如銷售員向記者介紹的一款意大利進口雙人床,其原產地就直接標明為意大利。
國產品牌連忙撇清關系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之前不少起著洋名,看似很國際化或宣傳自己擁有洋血統的品牌,如今卻紛紛撇清自己與“進口”的關系,再三強調自家產品系“國產”。記者在西四環某家居賣場走訪時發現一個標明是美國品牌的家具店面,但在詢問產品是否是進口時,銷售員一口否定,稱其品牌是美國的,產品材料是從世界各地進口的,但在東北加工完成,如果有質疑,可上賣場調查他們的相關資質,記者也看到其產品價簽上確實標明產地為沈陽。但在與這位銷售員攀談過程中記者得知,該賣場另外一家美國品牌,此前一直也宣稱材料是進口的,但達芬奇事件之后便改口稱材料為國產了。
在另一家宣稱法國設計師設計,且名字很洋氣的家居店面,記者剛開口問是否為進口品牌,銷售員立刻答道:“這是國產品牌,保證和進口一點關系沒有。”臉上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表情。
賣場普遍加強品牌整肅
自達芬奇事件曝光后, 各賣場也紛紛加大了對進口品牌的管理。記者在暗訪中了解到,家之尊要求商戶提供報關單、原產地生產證明等資料,對其身份進行復檢,但具體情況居然之家方面不愿透露。而北京建材經貿大廈相關人士則表示目前已經要求各進口建材品牌提供法人執照副本、代理產品級別證書、最新檢測報告、注冊商標報告等多種材料進行復檢,待結束后才方便介紹相關情況。
正在打造純進口高端奢侈品牌賣場的城外誠也對商戶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理。據城外誠副總經理劉洋介紹,自從達芬奇事件后,賣場對場內的進口品牌進行了自查,除要求提供報關單外,今后還要加大對他們的臺賬管理,比如商家一批進了多少貨,而實際又銷售了多少套進口家具等也要納入他們的監控體系,“避免有的品牌將國產產品當做進口產品銷售。”而為了避免因材料進口導致的概念混淆,城外誠還要求商家在價簽中標明產品材料的具體情況,并向消費者進行詳細說明。
賣場強有力的管束以及普遍推行的“假一賠十”、“先行賠付”等管理理念也大大降低了出現偽進口品牌的幾率。記者采訪的幾位賣場類老總均表示,如果達芬奇在賣場中銷售,肯定不會出現如今的局面,因為“賣場本身就要替它把一次關”。
普通消費者在購買進口產品時,應該查看哪些材料呢?銷售員向記者介紹的檢查方法是否可以驗明品牌正身?京華家居記者也請代理進口業務的業內人士進行了講解。
服務篇
弗吉尼亞家居賣場
編碼也可能造假
記者在市場上了解到,不少品牌瓷磚背后都有產地說明,如“made in Spain”、“made in Italy”等,磚的背后都有詳細編號,一些進口家具上附有英文使用說明書,還有外文產地標簽等。有些銷售員在介紹其進口身份時,也將這些作為驗明身份的一種方法。那么,通過這些字樣是否就能說明其為進口呢?“這些字樣也可能是偽造的。”代理多個歐洲地板品牌的飛美地板總經理魯杰表示,按照現在的技術,這些很容易操作,而按照相關規定,進口產品也要有全中文標簽。魯杰指出,“驗明正身”的最佳方法就是查看產品的證件。
而一些組裝類產品,有的部件是進口或者五金件進口,如何來判斷其真偽呢?魯杰表示,這就很難辨別,只能看商家的誠信了,他建議消費者到管理規范的賣場去購買進口產品。
看單據看有效期
買進口產品到底該看哪些證明呢?北京德合家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介紹,作為進口產品的公司,一般都能為消費者提供進口關稅單、海關增值稅繳稅證明、原產地證明(每個訂單每批貨都有一個原產地證明)、品牌所有者授權證明等,消費者在購買進口產品時可向商家索要這些證明文件。但魯杰提醒,即使商家提供了這些證件,也應留意文件日期,看是否是最近的一批次貨品,避免有的商家沿用上批的報關單,以國產貨冒充進口產品。
此外,產品的外包裝也可作為輔助判斷。王勇介紹,進口產品的外包裝上應有清晰的制造商、商標、規格尺寸、產地、編號及對應的中文標簽,外包裝上還應有條形編碼、級別標識等。
端正購買心態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盡管曝出了達芬奇事件,但并非所有品牌都那么不堪。最近幾年來,市場環境凈化了很多,賣場管理也相對規范,依靠坑蒙拐騙手段的商家很難長期存活。而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原裝進口產品要有平和端正的心態。比如在購買時要從進口產品的設計、款式、質量、環保等方面來考量,而非只是一種精神需求,否則很容易被不良商家鉆了空子。
業內人士還強調,目前產業鏈國際化,中國依然享有低成本優勢,即使是國際性品牌,某些產品部件或環節在國內生產也是正常的。進口品牌也分三六九等,國產產品不一定就矮人一頭,消費時應該端正心態。此外,對達芬奇之流,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賣場,就是該多較較真,多方努力才能多方受益。(記者程建蘭 實習記者 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