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依據央視實驗稱超市黑米摻假
用白醋分辨真假 廠家不服“鑒定”
記者做的白醋浸泡黑米實驗,和李女士得出的結果一樣。 朱軍 攝記者 韓曉璨
本報訊 李女士在中央十套“我愛發明”欄目上看到一種黑米鑒定方法:將白醋滴在黑米上,如果析出酒紅色就是真的黑米,如果不變色則是染色黑米。她按照這種方法測試了自己購買的宏亮牌黑米,發現10粒當中有三四粒都未變色。她懷疑自己買到了染色黑米,撥打12345反映此事。
買到摻假黑米?
2011年12月24日,中央十套“我愛發明”欄目播出一種真假黑米的鑒定方法。該期欄目以“打假”為主題,原重慶質量監督局副局長呂長富對幾種食品真假的鑒別方法做了介紹。其中一種對黑米的鑒定方法引起了李女士的注意。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從一袋黑米中取出十二粒均勻擺在盤子里,每一粒上面均勻地滴上一滴食用白醋。一分鐘后觀察醋的顏色,如果變成葡萄酒的酒紅色則是真的。如果沒有變色,則證明是染色黑米。
這種方法利用的是黑米中的花青素遇酸變紅的原理。如果是真黑米,其中含有的花青素遇到白醋會析出,并將醋染紅。如果是人工染料,則不會變色,或者僅會被沖掉一些黑色。
李女士用這個方法做了測試。她把自己從某個大型超市購買的宏亮牌黑米挑出10粒。1分鐘后,經過白醋浸泡,有三四粒都未變色。李女士由此認為,宏亮牌黑米存在摻假問題。
專家對黑米存疑
事實真的像李女士說的那樣嗎?
記者帶著這一袋宏亮牌黑米來到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請專家做鑒定。水稻研究所所長楊連群通過傳統的鑒別方法做了實驗。把黑米放入一次性杯子當中,將杯子中倒入熱水。不到1秒鐘,水快速變成黑色。稍后,水底的黑米中漸漸泛出紫紅色。紫紅色呈煙霧狀,從水底析出,約1分鐘后,泡黑米的水變成了紫紅色。
楊所長認為這些黑米有些可疑,但還不好下結論。“一般來說,黑米的黑色不可能一下子就析出。黑米的顏色應當是像后來析出的紫紅色一樣呈煙霧狀緩慢滲出來。可是這種黑米,泡在水里不到1秒鐘,水就變成黑色,似乎不太合理。”
廠家稱不可能摻假
記者聯系了宏亮牌黑米的生產商德州宏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做了答復。她說,該廠的黑米產地在東北。黑米被運到廠里后,只進行了兩道工序的加工,即機選和分裝。“我們從未摻入過人工色素。而且現在黑米的價格已經降下來了。甚至一些好的大米比黑米的價格還要貴。作為生產商,我們沒有摻假的必要。”
工作人員對專家的鑒定方法提出了質疑。“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存在爭議的,沒有定論。讓專家一說,似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我覺得這樣對生產商來說并不公平。”
記者了解到現在黑米的價格是每公斤8元,比一年前降低了一半。而白米的價格是每公斤4-6元,兩者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