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界專家表示深航拒載殘疾人違法,深航方面沒有任何回復
昨天,晶報報道了深圳殘疾人鄭衛寧、劉海軍被深圳航空公司拒載的事件。28日,在深圳義工劉敬文的陪同下,鄭衛寧、劉海軍來到北京首都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因為其中一人“一步都不能走”,而被深圳航空公司拒絕登機,隨行義工怒扔行李砸碎柜臺玻璃后,經首都機場工作人員調解,簽訂了深航方面提供的“安全免責”條款后,方才登上飛機。
昨天,鄭衛寧接受晶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已經委托律師團,準備提起“千萬級”巨額公益訴訟。
繼前天聯系之后,晶報記者昨天又聯系了三位深航相關負責人,希望深航就此事給出自己的說法,一負責人稱“還在調查”,“方便的時候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依然沒有接到任何回復。
晶報記者 王恒嘉/文、圖
□對話
索賠的錢要建“同行藍天下”基金
鄭衛寧,是鄭衛寧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身為殘疾人的他解決了眾多殘疾人的就業問題,曾獲得眾多榮譽頭銜,其中包括“中國慈善行為楷模”、深圳特區30年30位杰出人物、全國勞動模范、深圳市道德模范等。
拒載事件發生后,他的決定是“以一個普通殘疾人的身份去維權”。昨天,晶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晶報:你以前碰到過類似狀況嗎?
鄭衛寧:三個星期前,也碰到過一次,也是坐深航的飛機,當時工作人員也說他們公司有什么規定,不過當時的工作人員比較靈活,經過協調后還是讓我坐上了飛機,送我走的時候還和我說,因為公司出臺了這個規定,害得他經常和殘疾人吵架。當時我很忙,也就沒有太計較這個事情。
晶報:從你親身感受來講,其他航空公司的服務怎么樣?
鄭衛寧:國外的航空公司服務非常周到,從你到柜臺出示機票起,他們提供全程服務。具體來說,他們針對體重不同的殘疾人,配備不同的輪椅,幫你推輪椅的工作人員,是一對一全程負責的。比如我和另一殘疾朋友一起搭飛機,航空公司安排兩個人陪同,誰服務誰都是確定的,不能交換。為什么呢?因為服務人員對他要服務的殘疾人的年齡、體重、身體狀況做過事先了解,按照什么速度推輪椅,推什么樣的輪椅都有計劃。中國內地的航空公司,服務雖然比外國航空公司差一些,比如有時候推來的輪椅有殘缺,但整體也都不錯,比如南方航空、東方航空都有能推進機艙的小輪椅,服務比較周到。深航是我這么多年來碰到的唯一一家拒載殘疾人的航空公司。
晶報:你覺得這樣的狀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鄭衛寧:行業自律不足,行業規范不到位,各航空公司自行其是。結果就有好的,也有特別差的。
晶報:下一步準備如何處理這個事情?
鄭衛寧:我們準備向深航提起訴訟,要求道歉,要求改變不合理的所謂公司規定。我們也會索賠,具體金額律師團還在商量,我想越多越好,最好是千萬元級別的。這個訴訟是個公益訴訟,如果勝訴,不管賠多少錢,我個人不要一分錢。這些錢用來做什么呢?我們準備建立一個名為“同行藍天下”的基金項目,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用來鼓勵微博的博友、網友們對各航空公司、機場進行監督、調研,看他們的無障礙工作到底做得如何,他們的硬件、軟件是否能為殘疾人提供便利的服務;二是一旦再有侵犯殘疾人乘機權利的事情發生,我們可以用基金來支持當事殘疾人維權、訴訟。
晶報:為什么想到讓微博博友來監督?
鄭衛寧:事情剛發生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到會引來這么多媒體的關注,我們只是自己在微博上發發牢騷,當天看到幾百人轉發我很激動,結果現在引起全國關注。我看到了微博的力量、網友的力量、草根的力量。我們本身也是來自草根,我們希望將來還是依靠草根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晶報:你覺得深航為什么會有那樣的限制規定?
鄭衛寧:在我看來,他們應該是閉門造車,沒有參考聯合國的各種公約,也沒有學習中國的殘疾人保障法,甚至連行業法規都沒有研究透。他們的動機我不想猜測。但是他們拒絕殘疾人登機的目的是可以想見的,一是可以讓本公司免除一些責任,降低一些風險;二是可以節省服務成本,比如機艙里的小輪椅可以不配備,推輪椅的工作人員可以不安排。
晶報:深航后來有和你聯系嗎?
鄭衛寧:沒有,一個道歉或溝通的電話都沒有,他們有工作人員專門向廣州的一名記者要了我們的聯系方式,卻至今沒有和我們聯系,不知道用意何在。我想他們是大公司,有實力,也許不在乎媒體的報道、蔑視輿論的力量。
晶報:這些年里,對殘疾人而言,社會有什么變化?
鄭衛寧: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越來越多,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和巨大的進步。公交、地鐵現在都有對殘疾人免票的規定,深圳的的士針對殘疾人的服務也很周到。最后的、最大的、最難突破的,阻礙無障礙通行實施的堡壘就是少數航空公司,這些堡壘也是歧視的堡壘、讓殘疾人喪失尊嚴的堡壘。
這個訴訟是個公益訴訟,如果勝訴,不管賠多少錢,我個人不要一分錢。這些錢用來做什么呢?我們準備建立一個名為“同行藍天下”的基金項目。
公交、地鐵現在都有對殘疾人免票的規定,深圳的的士針對殘疾人的服務也很周到。最后的、最大的、最難突破的,阻礙無障礙通行實施的堡壘就是少數航空公司,這些堡壘也是歧視的堡壘、讓殘疾人喪失尊嚴的堡壘。
——鄭衛寧
□反應
眾多媒體及網友關注本事件
昨天,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與晶報記者聯系,表示他們準備跟進報道此事件,南方電視臺新聞中心、深圳電視臺“法觀天下”等兩個欄目也對此事展開了采訪。而在此之前,北京媒體《新京報》、《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北京晨報》等報道了此事件,廣東媒體《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晚報》等也報道了此事。
記者發現,加上轉載,網絡上目前已經有121篇關于此事的新聞報道,網友評論眾多。劉敬文關于此事的原始微博轉發達到839次。網友“變色龍小麥”質問“真正的尊重和平等,還需要等多久!”網友jewisher評論說:“必須砸,歧視殘疾人是一種粗魯而殘忍的行為。”網友黃震評論說:“在殘疾人面前,考驗著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做人的基本良知。”
□質疑
飛機上殘疾旅客已經超員?
深航工作人員說法遭鄭衛寧駁斥
鄭衛寧等昨天找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于2009年4月30日做出的《殘疾人航空運輸辦法》試行本,其中總則第三條規定“殘疾人與其他公民一樣享有航空旅行的機會,為殘疾人提供的航空運輸應保障安全、尊重隱私、尊重人格。”第二章第九條也許是唯一與深航所說的“規定”接近的條文,條文稱“航班上載運在運輸過程中沒有陪伴人員,但需要他人協助的殘疾人數為:(一)航班座位數為51-100個時,不得超過2名;(二)航班座位數為101—200個時,不得超過4名……”深航工作人員接受其它媒體采訪時曾稱,機內已經有一名殘疾旅客,不能再接納2名殘疾旅客。而鄭衛寧等表示,當天工作人員根本沒講這個理由,只是說“一步也不能走就不能登機”,他們登機后也沒有發現機艙里有任何其他殘疾旅客。而且,當天的飛機并不小,“乘客肯定超過100人”,因此,應該可以有4名殘疾人登機。退一步講,即使是只能坐50多人的小飛機,規定中所說的是“沒有陪伴人員”的旅客不得超過兩名,而鄭衛寧、劉海軍有劉敬文陪同,“沒有陪伴人員”的旅客只有一名,即使深航說法屬實,兩人也完全符合登機條件。
□專家說法
深航規定違反《殘疾人保障法》,拒載違反《合同法》
昨天,有眾多法律界專家打電話給晶報記者,表達對此事的關注,其中數位專家表示,如果當事人希望提起訴訟,他們愿意免費代理案件。四川大學公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法學教授周偉也表達了這種意愿,并講述了他對此事的看法。
周偉說,這次事件出現,暴露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關于民航業標準。《殘疾人保障法》公布已久,航空公司的標準,卻出現了不能與此法律相銜接的情況。民航總局的規定,似乎并沒有能適應此次拒載事件的條款。而且不管相關拒載規定是深航自己制訂的,還是來自更高的層次,都與《殘疾人保障法》相抵觸,“大公司不帶頭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改善無障礙設施,卻帶頭違法。”
第二個問題關于航空公司內部的管理。即使一個公司內部有這樣所謂的規定,也應該好好服務,去解決乘客的問題,比如幫乘客改簽到其它航班,怎么能一推了之,讓乘客自己去改簽呢?
第三個問題關于遵守合同。既然機票已經賣出去了,合同就成立了。即使不討論社會責任和《殘疾人保障法》,單說合同,相關選擇必須在賣票前去進行,比如在賣機票的時候反復詢問對方的身體情況。如果票已經賣出去了,乘客也沒有故意撒謊隱瞞,合同就成立,不執行就違反《合同法》。
周偉認為,當事人要求道歉、修改不合理條文乃至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都是“完全可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