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臺灣街銷售木門較為集中的沿街店面走訪了一圈下來發現,實木門里暗藏著不少“貓膩”。在一些所謂的實木門店里,迎面就能嗅到甲醛的氣息,但商家卻一口咬定材料是“全實木”的,有的銷售標簽上還注有“胡桃木、實木工藝門”,售價一般在一兩千元。
另外,一些不法商家為了將一些板材門做得像實木,用各種劣質板材填塞拼湊,只在門框、鉸鏈、鎖眼等消費者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的地方用一些木材替代。據了解,目前市場上50%以上是實木工藝門和模壓門,原木實木門和高純密度板木門較少。特別是原木木門,由于木門承重部分的原木用材——硬闊葉木,如楓木、橡木、胡桃木等,國內很稀缺,多數要靠進口,因此價格也始終居高不下。
記者也注意到,雖然《中國木質門業標準》已經在今年10月起正式實施,但市場上在售的木門中,完全按新國標要求懸掛張貼標簽的卻微乎其微。
因此,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對于價格過低的“實木門”,消費者一定要睜大眼睛細細挑選才是,最好能多留個心眼,向商家索要一份木門的剖面用材結構說明。在簽合同時,消費者要求商家注明是100%原木還是實木工藝。另外,還要先看該產品是否具有國家制定的產品認證書,而且一定注意查看產品認證書上有關部門檢測的木門類別,以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