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事發路段300米的混凝土路面厚不足4厘米,根本不需要鋼筋;靠河路邊緣支模時垂直方向本身就不平整,澆筑混凝土時肯定會出現漏漿,用蘆葦稈頂住防止漏漿的解釋成立。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即便“蘆葦稈當鋼筋筑堤壩”傳聞與事實有出入,南官河事發地河段的一些安全隱患依舊急需解決。這個河段水深且急,2011年7月,已發生過一起類似慘劇有姑嫂二人駕車走親戚時,連人帶車墜入附近河中,2人均溺亡。這個路段沒有路燈、沒有危險提示標志,同時防護欄桿不全,只有轉角處有砌磚圍欄和個別地方有防護欄桿。
當地居民孔玉成表示,在修路前,河邊上是有欄桿的,但是等路修好了護欄卻沒了,他經常開車到此,感覺該路段比較危險。顏桂英等當地居民說,該路段一直沒有欄桿,希望政府盡早把欄桿修起來,消除安全隱患。
笪素林認為,近年來一些地方經常出現“豆腐渣工程”,日積月累,在公眾心里很容易產生認知和聯想。“網上的視頻中顯示,蘆葦稈確實出現在混泥土中,難免引起聯想,進而引發熱議。”笪素林說,今后再面對這種情況,相關政府部門也應立即成立調查組,并邀請專業人士和公眾代表參與,專業人士負責解疑釋惑,公眾人士負責監督和見證。“相關政府不能僅僅以澄清事實為唯一目地,還要考慮如何解決確實存在的其他問題、隱患,才是對民意的真正回應。”笪素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