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擔教師”如愿
赴京參加教師節晚會,帶孩子們看升國旗
9月5日晚,第27個教師節來臨前夕,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一場名為《美麗心靈——獻給老師的歌》的大型主題晚會,勾起了人們對老師的思念,唱出了每個人心中的感恩之歌。
晚會上,有一位特別的受邀嘉賓。他38年翻山越嶺,踏遍千山萬水,走過千村萬寨,卻始終沒有走出大山的懷抱。如今,他終于如愿以償,走出莽莽大山,走到了首都北京。
他,便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汪洞鄉達佑屯教學點惟一的教師周宏軍。
第一次到北京,周老師帶來了教學點全部兩個年級的5名學生。在這里,更多人認識了不一樣的“扁擔教師”。
在恢弘的晚會現場,沒有音樂,也無人注目,周老師和學生們自己唱著國歌,升起了國旗。此前,他們還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了一次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
國旗緩緩升起,遲來的心愿,終于如愿以償了。今報記者周仕興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汪洞鄉政府通往達佑屯的路上,經常可看到56歲的鄉村教師周宏軍挑著一擔滿滿的菜、米、油、鹽,匆匆向前趕路的身影。
他已在這條山路上來來回回走了38年,且還在繼續走著。
38年,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周宏軍義務幫學生挑生活學習用品,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38年,挑擔步行7萬多公里,足可重走6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環繞地球赤道兩圈。
一個人,一根扁擔,一條路,為了一群孩子。
莽莽鄉野,萬水千山,鏗鏘承諾。
38個春秋的堅持
如果說讀書是大山孩子的惟一希望,他就是點亮希望的一盞明燈
翻過幾座坡,踏過道道坎,趟過幾條河……巍巍大山,仍壓在眼前,看不到盡頭。
整整一天,我們跟著周宏軍在大山里的羊腸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行走,險峻處,一步之外就是萬丈深淵。
這就是那個一根扁擔、一條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38年行程7萬多公里——相當于6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繞地球赤道兩圈的人嗎?這就是那個為了一個簡單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窮盡青春年華的人嗎?
我們默默無語。
周宏軍話不多,卻句句實在。他說,教書育人,是他終其一生、無怨無悔的追求。從小,山里孩子只知道教師這一個職業,每個孩子的夢想都是當教師。而在孩子們眼里,周宏軍是他們實現夢想的惟一希望。
汪洞鄉位于融水西北部,地處桂西北九萬大山山脈腹地,北面與貴州省榕江縣及本縣同練瑤族鄉交界。
達佑是汪洞鄉最偏僻的一個屯,也是全鄉惟一不通公路不通電的屯,離鄉政府40公里,全是山路,急速步行,需5個多小時;如果乘車,要從鄉政府乘班車到同練鄉,換摩托車在村級公路上顛簸1個小時,接著爬1個小時高聳入云的土地坳,再步行1個多小時的環山小路才能到達——耗時和步行差不多。
如此山路崎嶇,肩挑背扛,成了山里人運送物資的無奈選擇。
作為山里惟一的教師,周宏軍每周都要到鄉政府駐地,為孩子們挑回幾十公斤生活學習用品。
一路上,他沿著陡峭的盤山小路艱難行走,中途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爬過一個個山峰溝梁——摔爬滾打,已是家常便飯;蛇蝎伏擊,亦不足為奇。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挑夫”生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餓了頂著,渴了喝幾口山泉水。
38個春秋,周宏軍這一挑就從青絲挑到白發,一根扁擔已磨得溜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