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算筆賬,我家的房子快拆了,如果我把戶口遷到學校,要損失14萬。”上大學將戶口“農轉非”曾經一度是很多農村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新學期開學,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流行多年的“上大學跳農門”的觀念漸漸地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從2003年公安部門不再硬性規定大學生新生統一遷移戶口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村戶籍的新生選擇把戶口留在原籍而不再遷到高校。
為什么不愿遷?原因有很多
1 戶口在農村能拿補償金
南師大體科院的大一新生宰勇來自揚州市高郵縣,他告訴記者由于老家正在進行城市化改造,土地補償都是按戶口發放,所以他沒有把戶口遷到學校。
“我一旦遷戶口家里就會損失一筆補償金,”宰勇說,“在上大學前爸爸、媽媽就跟我說了不要遷戶口。”來自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的大一新生何芳菲也不愿遷戶口。她告訴記者,早在上高中時,她就看到家鄉不少大學畢業生把戶口遷到學校后就很難再遷回來了。“而且,老家建了不少鄉鎮企業。每年大家可以按照戶口分紅,一旦戶口遷出去了,我們家的分紅就少了一份了。”何芳菲表示,近幾年內都不會把戶口遷出去。
記者了解到,很多新生不愿意遷戶口是因為有老家的農村戶口可以分到土地及土地補貼,以及鄉鎮企業分紅等福利。尤其是在蘇南、浙江省等經濟發達的農村,一張農業戶口要比城鎮戶口“值錢得多”。
2 房子要拆遷要損失14萬
南京財經大學新生小陶來自江陰農村,他今年報到的時候也選擇了不遷戶口。記者一問才知道,是否農村戶口在拆遷的時候將有巨大的差別。“老家的房子馬上要拆了,如果不遷戶口的話可以多拿20平方米的樣子。”他向記者介紹,家鄉的政策是“如果要拆遷的房子是120平方米,政府會補錢給你,然后你按照550元/平方米的價格去買新建的房子,超出120平方米的按照3000元/平方米計算。但如果一家三口都是農村戶口的話,就可以以550/平方米的價格拿到120+3×20=180平方米的房子,每個農村戶口照顧20平方米。”
陶同學隨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江陰農村待拆遷家庭的孩子遷出戶口,且該家庭想要拿一套大房子(>原有面積)的話,就損失了(3000-550)×20=49000元。如果將這個拆遷后拿的房子賣掉的話,按市場價7000元/平方米計算的話,損失了7000×20=140000,14萬呢!在經濟利益面前,4年內可能面臨房屋拆遷的農村家庭大多數不愿意讓孩子遷戶口。
南理工理學院的小王也面臨這個問題,她來自海安。“我當時一直在猶豫遷不遷,后來我爸去村里打聽,了解到我們這片面臨拆遷,我家5口人,如果我戶口遷走了,只能算4口人了,補償會減少,所以后來選擇不遷。”
3 遷出容易遷回難
“我是農村戶口,將戶口從家里遷出來容易,但是遷回去很難,就算回去了也是城鎮戶口,無法回到農村戶口。”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名姓程同學向記者感慨道。程同學來自蘇州常熟的農村,在他的印象里,“最近兩年,家鄉很少有農村孩子上大學遷戶口”,程同學介紹,如今的“農村戶口”可不是過去的“貧困”的代名詞了,相反,比城鎮戶口還要“金貴”些。“畢業之后,我想回家鄉發展,遷出去的話一是損失了土地不說,二是很多農村戶口這樣那樣的補貼都拿不到了。”而與此同時,遷到城市的時候也只能是集體戶口,“含金量其實并不大,如果在北京那樣的城市依舊是限制戶,買不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