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過個放心節
——我國多個部門節日期間堅守崗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周婷玉)前不久暴露出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在我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為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讓百姓過個放心節,2008年國慶期間我國多個相關部門均采取了相應措施,加強乳制品及其他食品的安全監管。
自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至10月3日,全國工商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506.3萬人次,檢查奶粉和液態奶經營主體1087.9萬戶次,退市不合格奶制品8280.4噸,共受理消費者有關奶粉申訴舉報58.2萬件,為消費者退換問題奶粉和液態奶911.6噸。
國慶節期間,各級工商機關堅持領導干部在崗帶班制度,保證足夠的備勤力量。各地嚴格堅持不合格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市場清查情況每日報告制度等,加班加點,晝夜奮戰,確保以最快的時間完成對不合格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市場清查和各項工作。
為保障“十一”長假期間乳制品市場質量安全,確保百姓喝到放心的牛奶,國家質檢總局以及各地質檢部門5000多人組成的1644支駐廠監管隊伍節日期間堅守崗位,對乳制品生產企業實施駐廠監管,嚴格監督企業把好原料進廠關和產品出廠關,以確保企業生產出安全、優質的產品供應市場。
同時,國家質檢總局還要求各地以食品安全為主線,結合節假日特殊時段,加大對米、油、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面、醬腌菜、糖果等28大類食品無證查處和執法打假力度。對節假日熱銷食品,要重點查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過期變質食品、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認真分析了假日期間食品藥品消費特點,在查找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
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邵明立提出:要繼續做好處置嬰幼兒奶粉事件的相關工作;要加強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抓好高風險產品的監管和排查等。根據這一安排,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織開展了節日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檢查,加強應急值守工作,確保應急機制運轉有序。
農業部則采取措施確保節日期間農產品上市的數量和質量安全。各級農業部門在會同有關部門有效開展奶制品全面檢查和奶制品企業全面整頓的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監管;加強上市鮮活農產品監管,針對節日消費量大的特點,開展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抽查檢測等。
為確保十一黃金周期間公共衛生安全,鐵道部啟動了鐵路公共衛生安全聯合檢查。鐵道部一方面加強站車食品衛生管理,規范站臺自制食品的衛生管理,保證列車供水安全;同時還注重內部職工食堂監管,強化生熟隔離、防止食品污染的關鍵點控制。
除中央相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外,國慶節前后,全國許多地方也開展了乳品、食品的專項檢查,以讓大家過一個安心、放心、祥和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