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超市,隨手拎起一只購物籃或推上一輛手推車,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動作”。然而昨天,記者從疾控部門獲悉,今年9月南匯區疾控部門對6家大型超市正在循環使用的公用購物籃(車)的調查數據顯示,霉菌檢出率達到75.8%,其扶手的霉菌檢出率達61.7%。購物籃成了“垢污籃”。
購物車扶手最臟
昨天,記者從疾控部門獲悉,2008年9月南匯區疾控部門對6家大型超市正在循環使用的公用購物籃(車)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霉菌檢出率達到75.8%,細菌總數超標率為50.8%,大腸菌群檢出率為16.7%。
其中,購物籃內面和手推車內表面被污染程度最高。此外,購物籃(車)的扶手也是污染源之一,霉菌的檢出率達61.7%,大腸菌群檢出率為8.3%。購物籃成了“垢污籃”。
今年年初,由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區內3家中小型超市內購物籃、手推車進行的抽樣檢測結果也顯示,購物籃底部的霉菌陽性率可達69%,手推車車底的霉菌陽性率可達37%。
易傳播痢疾肝炎
據介紹,導致購物籃和購物車被污染的原因主要為蔬菜、水果和肉類及商品包裝上都可能會有細菌。消費者在購物時,可能將細菌帶到購物籃或手推車等購物用具上,這些細菌主要包括一些腸道病原菌,如大腸桿菌等。
另外,顧客在咳嗽、打噴嚏和說話時,有飛沫噴出,病原體也很容易隨之附著在購物籃和手推車上。一些帶有傳染性的病菌還可能成為“隱形殺手”,最容易感染的就是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可能直接威脅消費者健康。
有關業務人員分析說,即食食品如在購物過程中與其他生鮮食品在購物籃、手推車里生熟混放,會導致交叉“二次污染”,是很危險的。
呼吁制訂相關標準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國家相關衛生標準中,還沒有對超市的購物用具衛生做出規定,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強行制約。一般來說,大型超市通常是每半月到一個月清潔消毒一次,一些中小型超市甚至從來不清潔這些設施。
南匯區疾控部門也提出建議,超市應建立購物用塑料籃及推車等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制度,針對不同購物用具的性能,選用合適的消毒方法。衛生行政部門應盡快制訂超市購物用具的衛生標準。
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組織部分專業技術人員,以志愿者服務隊形式對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盲區”進行調研,對部分超市購物籃、購物車進行抽樣檢測和消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