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8級地震對中國經濟會產生怎樣的“震后”效應?CPI會不會上漲?豬肉會不會繼續漲價?記者昨日(5月13日)從多方了解情況,目前專家們普遍認為,地震長期內對宏觀經濟影響有限,甚至還有專家認為,這是給市場帶來的一次機會。
CPI上漲主因不在國內
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不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太大沖擊,地震是突發性事件,其影響是短期的,國家這次的應急機制明顯比SARS時期要成熟,目前情況看長期影響不明顯。”
就輿論對CPI上漲的擔心,韓志國認為,四川是糧食和生豬大省,但這次影響和雪災不同,是局部不是全局的,交通方面只是汶川一條道路中斷,應該是可以很快恢復的。就價格走勢來看,廣東糧價近期也出現了小幅回落,而豬肉價格四月份漲了68.3%,剩余上漲空間應該比較小了。他認為,這輪CPI上漲的原因主要還是國際上糧價上漲過快,物價增幅大,國內供給因素不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
地震對CPI壓力不大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陳勇對記者表示,“對CPI的壓力不會很大,”他分析,我們目前關注的主要是豬肉和糧食,但是這次震中不在中心區,占全國的供給份額相對較少,而四川的糧食供給數量也比不上東北,因此影響有限。
對于政府是否會進一步出臺加息政策,陳勇說,“目前通脹趨勢很明顯,財政緊縮力度肯定會加大,前天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以往有些不同,反應很快,這也反映了政府積極的動向,但還不清楚是否一定會加息,小幅加息不能改變負利率,但加了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林的一份報告顯示,地震對匯率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地震災害發生地與對外貿易的關系不大。四川省并非制造業中心,該省的生產總值僅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制造業產值占中國全部產值的2.5%。
美林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通脹率不可能因地震而升至9%以上(4月份CPI漲幅為8.5%,為12年次高點)。雖然通脹預期存在上升風險,不過政府在努力抑制。
美林公司認為,地震可能會加劇中國部分地區的通脹預期,不過形勢仍可能發生變化,對整個形勢的評估將取決于未來幾天和幾周的變化。
“我們應該樂觀看待災害帶來的影響,”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說道,“目前大家都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地震后政府重建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或許可以緩解經濟其它方面放緩的影響。”
從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等歷史經驗來看,地震不會對宏觀經濟層面的生產領域產生太大影響。雷曼兄弟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示。
調控政策面臨挑戰
在災難發生之際,中國政府面臨平衡政策工具的挑戰。花旗集團報告認為,中國政府不得不減輕對災區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救災活動的信貸控制,但又可能面臨生產成本上漲引發的高通脹。
該行預計,中國政策緊縮將暫時放松,尤其是在財政政策方面,特別是針對恢復生計和基礎設施的活動。
考慮到控制通脹依然是政府首要任務,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意圖不太可能發生變化;雖然地震可能會降低加息的可能性,中金公司經濟學家邢自強也預計,央行還會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開市場操作,以回收流動性。
國金證券報告認為,災后重建的啟動也將進一步增加對于信貸的需求,管理層會適度擴大信貸額度以滿足重建的需要,今年銀行信貸總規模擴大的可能性有所上升。
“地震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趨勢”
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令中國經濟再次面臨嚴峻挑戰。剛從雪災打擊中恢復的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增長?多位國外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對此表示樂觀。
標準普爾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薩比·庫卡恩:這是中國58年來最強的一次地震,不過,目前中國經濟整體形勢保持良好,經濟調節尚余空間,此次地震將不會傷害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標普預測2008年中國通脹水平為5.0%~5.5%,仍低于近鄰印度的5.4%~5.7%。
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魯亭(音):本次四川地震對全國經濟的影響會小于年初大范圍的雪災,因為這次受災地域較小,并沒有對國家造成系統性損害。同時,此次地震對于通脹的拉升也比較有限,可能只存在短期效應。同理,人民幣匯率也不會受此而出現大幅波動。
羅斯資本伙伴銀行副主席唐納德·斯特拉斯漢姆: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應該看它長期的發展表現,這次地震會構成短期的困難,但不足以改變中國經濟的長期走勢,加之有效的金融體系,災后重建將可以很快展開。歐美也會很快意識到地震不會對中國構成什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