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莉 通訊員王權報道 市工商局今年2季度委托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分別對我市流通領域的食鹽和茶葉商品進行了質量監測,結果發現食鹽合格率達到100%,而茶葉的合格率僅為58.75%,剔除純標簽不合格因素,內在質量合格率達93.75%。
此次監測共在全市6個區33家綜合市場、商場、超市等流通場所抽查食鹽60批次,對食鹽的標簽、水分、水溶性雜質、水不溶物、砷、鉛、鋇、氟、碘酸鉀、亞鐵氰化鉀共10項指標進行了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此次茶葉監測覆蓋紅茶、綠茶、普洱茶、烏龍茶和花茶等種類,共在全市6個區32家專業市場、商場、超市、批發企業等流通場所抽查預包裝茶葉80批次,合格47批次,不合格33批次,合格率58.75%,剔除純標簽不合格因素,內在質量合格率達93.75%。不合格的項目主要有標簽不規范、氟化物與總灰分超標。
標簽不規范是此次茶葉監測最突出的問題,尤其是普洱茶,抽檢31批次,不合格27批次,其中純標簽不合格的有26批次,內在質量問題的僅1批次。不合格的普洱茶標簽中多未標明保質期或生產日期,或含糊標注“長期保存”、“越陳越香”。
部分茶葉氟化物超標。據專家介紹,氟化物超標與茶園的生態環境、施肥、茶樹品種、茶葉中老葉多少有關。人體長期過量攝入氟元素,可能導致氟中毒,輕度中毒會產生氟牙癥,俗稱黃斑牙;重度中毒會產生氟骨病。
總灰分超標主要是茶葉中雜質較多所引起的。
市工商局消保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工商部門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清查,將存在質量問題的不合格商品清出市場并依法對經營單位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