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標準化強市戰略 助推寶雞創新發展提速
寶雞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 楊旺余
寶雞古稱“陳倉”,陜西省第二大城市,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被譽為“品牌之都•夢的故鄉”。近年來,寶雞市委、市政府圍繞“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高標準”的工作理念和“實力寶雞、創新寶雞、開放寶雞、人文寶雞、生態寶雞、幸福寶雞”的六大發展目標,堅持“四個第一”,推進“五大突破”,積極實施“工業強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現代化生態園林大城市”建設,強力推進標準化強市戰略,傾力打造關天副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寶雞特色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鋪就了寶雞西部工業大市的起飛跑道。
一、堅持“四個”著力,扎實推進標準化強市戰略
自2000年以來,在國家標準委、陜西省質監局、寶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寶雞標準化強市戰略取得了巨大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個,陜西省名牌產品58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8個,發布地方標準13項,編寫地方檢定規程6項;在20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了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率已達到98%以上,促進了寶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堅持標準化強市戰略,是著力推進實力寶雞建設的基本點
寶雞是西部工業重鎮,是國家“一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大力實施標準化強市戰略,全市具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3戶,上市公司5戶,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及零配件、機床工具、鐵路及石油裝備、電子電器等九大產業集群。其中,機床、石油鉆采設備、鋼管、鐵路橋梁道岔、真空開關等60多種產品銷量位居全國前列,大噸位載重汽車、中型載重卡車、數控機床和精密磨床的產銷量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鈦材已占有全國85%的市場份額,好貓煙、西鳳酒、寶光真空開關等品牌也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二)堅持標準化強市戰略,是著力推進創新寶雞建設的關鍵點
作為一座大型工業城市,和其他輕工業城市、旅游城市相比,寶雞從2006年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結合標準化強市戰略,廣泛開展人人享受“低碳生活”和“節能減排”、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與“廢品回用”、家家都用“節能燈”加“節水器”等活動,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和宣貫,引導企業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有關能耗標準,積極采用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重點抓好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標準的宣貫應用,在一批“三高”企業被關閉的同時,也促使一些企業進行自我剖析。如中鐵寶橋天元公司鍋爐改造、寶雞鑫山公司秸稈固體成型燃料生產線建設等企業主動實施節能技改后,經濟效益成效顯著。截止目前,寶雞萬元GDP能耗下降5.06%,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18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2%,萬元GDP電耗同比下降9.3%。能耗降幅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受到陜西省政府表彰,而且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的93.26%,高于全省平均進度8.4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進度21.36個百分點,寶雞的GDP總量已從500多億提升至800多億,預計2011年還要突破1000億元大關。
(三)堅持標準化強市戰略,是著力推進開放寶雞建設的立足點
農產品加工是寶雞歷史最悠久的傳統產業,基礎雄厚,在西部地區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按照標準化強市戰略的要求,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煙草、釀酒、乳品、方便面、肉類加工等多個塊狀經濟特色明顯、產品門類品種齊全的產業發展體系,涌現出以農產品、酒類、手工藝品等一系列獨具地方特色、蜚聲中外的西鳳酒、太白酒、鳳縣大紅袍花椒、陜西蘋果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使食品工業總產值占全省食品工業的50%以上,列全省第一。其中,陳倉區、岐山縣、扶風等縣區先后榮獲了“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稱號,不僅成為拉動寶雞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而且成為寶雞對外開放發展的一大優勢和亮麗名片,更使寶雞品牌經濟發展走在了西部城市的前列。
(四)堅持標準化強市戰略,是著力推進生態寶雞建設的切入點
寶雞是西部的工業重鎮,也是關中地區的農業大市。近年來,寶雞從地域特色和發展現狀出發,加大“標準興農,標準富農,標準強農”戰略實施步伐,以開展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為突破口,確立了畜、糧、果、菜、藥五大主導產業,圍繞扶風、岐山、眉縣、鳳翔等東五縣的畜牧和糧食及農作物資源優勢,先后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16個,無公害生產基地75個,形成了千渭流域15萬頭奶牛產業帶、渭北40萬頭秦川肉牛產業帶、川塬200萬畝優質小麥產業帶、秦嶺山區50萬畝大紅袍花椒產業帶、太白6萬畝綠色蔬菜產業帶、秦嶺北麓8萬畝優質獼猴桃產業帶以及川塬區30萬畝秦椒產業帶,重點培育了以大紅袍花椒、秦川牛、莎能奶山羊、布爾肉羊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不僅成為拉動寶雞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火車頭”,而且還成為展示生態寶雞窗口的又一張“新名片”。
二、突出“五個”重點,實現“五個”提升
近年來,寶雞突出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先進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及冶煉、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建材、旅游業等產業,全力推進標準化強市戰略,有效提升了寶雞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以工業標準化為載體,提升了“寶雞創造”競爭力
以創建“品牌寶雞”為載體,大力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是寶雞《名牌戰略發展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全市主要工業產品已有85%以上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企業。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大型成套石油機械裝備技術出口,其產品填補了國際空白。秦川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先后開發200多項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獲得50多項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是目前世界品種最多、規模最全的磨齒機制造商。寶管石油天然氣輸送焊接鋼管、秦川數控齒輪加工機床、寶石鉆機、漢德汽車總成等6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56個產品榮獲“陜西省名牌產品”,在西北地級城市中名列第一,寶雞工業已實現由“寶雞制造”向“寶雞創造”的跨越。
(二)以行業標準化為突破口,提升了“質量寶雞”競爭力
鈦產業是寶雞的第一大主導產業,鈦材加工不僅裝備、技術水平及生產能力均居全國第一,生產能力也占國內50%左右,尤其是寶鈦集團作為鈦產業龍頭企業,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不僅可以生產國際上所有牌號的鈦合金,同時還是我國鈦材國標、國軍標的主要參與制定者,起草或參與起草的國標和國軍標有63項,基本涵蓋了各種類型的鈦材加工,寶雞鈦業股份公司也曾先后獲得重大科技成果439項,有36種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寶雞已采用普及了鈦材國際標準,積極發展鈦及鈦合金產品產業集群,精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集聚建設,將鈦產業劃分為鈦材加工、鈦粉、鈦民用品、鈦設備四大發展方向,對現有產業資源分類重組,構建四大專業集團,在各自領域集中優勢,全面提高寶雞地區鈦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使“寶雞-中國鈦谷”成為了一張全國的知名品牌。
(三)以農業標準化為抓手,提升了“農業寶雞”競爭力
農產品加工是寶雞歷史最悠久的傳統產業,基礎雄厚,在西部地區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寶雞目前已建立了18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并在示范區積極推行開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按照《寶雞市農業標準化工作實施意見》,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工程,通過制定相關配套標準,依托世界公認的渭北塬區蘋果最佳優生區,秦嶺北麓獼猴桃原產地果業發展優勢,大力推廣陜西蘋果、獼猴桃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建成省級果業基地縣8個、建成萬畝以上專業鄉鎮18個、省級果業“一村一品”示范村46個,創建農業部蘋果標準園2個,認證綠色蘋果基地23.3萬畝、有機果品基地3808畝。發展果品企業300多個,專業合作組織161個。特別是《優質草莓標準綜合體》的完成,使標準化種植面積擴大到350余公頃,年產值由原來的單產2000元上升到5000元。
(四)以服務業標準化為手段,提升了“旅游寶雞”競爭力
寶雞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佛骨圣地”、“青銅器之鄉”和“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為此,全市狠抓“旅游名市”建設,積極推動服務業標準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行“扶風民俗村服務規范”、“岐山民俗村服務規范”。制定的《岐山臊子面操作規程》、《岐山臊子肉》標準,成為全省首個小吃類地方標準,規范了“農家樂”的經營,促進服務業健康良性發展。以“向陽餐飲集團”為試點的服務業標準化,有效推動了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寶雞也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城市”等多項殊榮,扶風縣躋身于陜西省惟一的“中國旅游強縣”,眉縣被評為“陜西省旅游強縣”等稱號,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0余億元。
(五)以養殖業標準化為龍頭,提升了“畜牧寶雞”競爭力
寶雞市飼草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寶雞市委、市政府從全市經濟發展戰略高度出發,做出了建設“畜牧強市”的重大決策。2000年將“畜牧大市”列為“四市”建設目標之一,制定的《布爾羊標準綜合體》,成為陜西乃至全國第一個布爾羊綜合標準體,據此建成標準化布爾羊養殖小區25個、示范場122個,實現農民人均年增收450元,全市已有12萬人靠養羊脫貧致富。制定的《秦川牛標準綜合體》,填補了我國對秦川牛飼養的指導規范標準的空白。幫助建成標準化牛場23100平方米,實現牛養殖業的規范化,帶動活牛出口。尤其是在實施標準化養殖過程中,加速了養殖業向集約化、規;、基地化和標準化生產方式轉變。特別是去年以來,以實施“全省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縣項目”為契機,新開工的12個千頭現代化奶牛場已有10個建成投用,陳倉區西山、麟游和眉縣新發展千頭肉牛村、百頭以上肉牛場和養殖大戶200多個,新增“大棚肉雞”和養羊大戶3400多個,使得全市養殖戶效益明顯,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達35%左右,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占到了人均純收入的25%以上。
三、圍繞“六個”到位,提高標準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責任到位。發揮質監部門技術、信息優勢,收集產品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結合本地工業、農業等產品特點,制定和完善有關地方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形成與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融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和操作標準于一體的標準體系。
(二)宣傳到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義,通過廣泛宣傳,讓各級干部和企業負責人充分認識到推進標準化強市戰略是提高地區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的需要,是緩解資源環境矛盾,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需要,努力形成社會公眾積極關注、參與標準化工作的輿論氛圍。
(三)引導到位。深入開展標準化強市戰略調研活動,積極諫言獻策,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全力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狠抓企業標準備案建檔工作,實施對各行各業標準的動態管理。同時,加強對工業企業、龍頭品牌企業及各行業標準化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不斷提高標準化工作管理水平。
(四)扶持到位。圍繞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加強和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在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快速檢測點,形成以質量檢測中心為依托,快速檢測點輔助的質量檢測體系;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組織認定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產品,開發綠色食品。同時,組織制定風景區和服務業地方標準,促進寶雞旅游業規范發展。
(五)采標到位。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以及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引導企業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實施民生、能源、資源標準化戰略工程,促進企業對照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和SA8000等國際標準,建立和改進企業管理體系;協助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相關認證,力爭使全市企業和農產品安全指標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六)規范到位。通過落實打假責任制,開展標準專項打假戰役,大力整頓和規范標準違法違規行為,為高新技術產業、擁有知識產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中小科技企業、名優企業和標準化示范區及種養殖業等企業和園區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楊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