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東河區現有329戶食品加工小作坊,分別分布在全區大街小巷、城鄉結合部,除30余戶蛋糕房外,其余如饅頭、焙子、熟肉、切面、炸糕、豆腐等加工小作坊普遍衛生等狀況很差,工作難度很大。該局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等諸多困難,多措并舉,全局人員深入整治第一線,集中時間和人力持續開展了對食品小作坊的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對食品加工小作坊和現做現售食品加工戶進行摸底登記,摸清了底數,掌握了基本情況,并建立了檔案,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為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是在摸底調查的同時,注重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制定并印發了《對食品加工小作坊、現做現售食品戶創衛工作倡議書》、《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衛生基本要求》、《現場制售食品戶食品安全衛生基本要求》等宣傳資料1500余份,進行宣傳發放和指導整改,提高了食品加工者的質量安全意識,營造了食品安全監管氛圍。
三是加大檢查和整改力度。采取網格化,分片式管理,依據食品安全衛生基本要求,通過增加巡查頻次,持續對小作坊進行反復巡查、整改,整改率達98%以上,對問題較重的張貼限期整改公告和采取必要的處罰措施,強化整改。對無上下水和加工場所面積過小整改無望及拒不整改的實行關停措施,并張貼了關停公告。
四是監管與服務手段并用。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現場逐戶指導小作坊進行整改。小作坊整體投入約80多萬元對生產環境、生產設備、衛生設施、加工布局等進行了改造。
五是聯合開展對便民市場的監管。臨時便民市場是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創衛”的重點工作。開展創衛工作以來,該局主動聯系協調南圪洞、東站、和平路、南門外、東興、二里半等街道辦事處,并聯合城管、工商、衛生、環保、治安、公安等有關部門,對南圪洞早市、鐵路早市、民航小區早市、紅星市場、鋁業園區等9個便民市場聯合開展了綜合整治,把便民市場內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列為重點對象,強化監管,收效明顯。(楊艷萍)
楊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