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質檢總局陸續發布警示通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廣西等口岸多次發現進口礦產品放射性和氟、砷、汞含量超標的問題。僅南京口岸今年就兩次發現放射性超標的礦產品:3月份,南京檢驗檢疫局在港口檢驗監管中發現四批產地為剛果(金)、啟運國為坦桑尼亞的鈷精礦中,226Ra活度濃度和其中一批238U活度濃度超過《有色金屬礦產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5月份,該局又在空港口岸檢驗監管中發現一批來自巴西的鉭鈮礦砂,226Ra活度濃度和232Th活度濃度大大超過規定限值。該局對以上兩批貨均作了退運處理。
放射性核素發射出來的射線具有一定能量,可以破壞細胞組織,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當人受到大量射線輻射時,嚴重時會導致機體損傷,甚至可能會造成死亡。有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長的半衰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為了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必須加強進口礦產品的檢驗監管,嚴防放射性和氟、砷、汞等含量超標的礦產品進入國門。
作為行政執法的檢驗檢疫部門,要嚴格執法、嚴格把關,嚴格執行國家質檢總局的各項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進口礦產品的檢驗監管,將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礦產品堵在國門之外。南京檢驗檢疫局今年發現的兩批放射性超標的礦產品,都屬于非法定檢驗商品,如果監督抽查不到位,很容易放過。因此,一線檢驗檢疫人員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加強工作責任心,結合船檢、集裝箱查驗和空運商品檢驗工作,加強對非法定檢驗礦產品的監督抽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切實提高執法水平和把關成效。
同時也提醒廣大礦產品進口商,要認真學習我國關于礦產品中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質限值的規定,在簽訂進口礦產品合同時,就要簽明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出我國規定限值的條款;在礦產品裝運前,盡可能要求供貨商進行放射性核素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驗,并出具相關的檢驗證書,確保進口的礦產品符合我國的規定要求,保護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
(南京檢驗檢疫局)
戴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