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質監局采取具體措施
有效服務海西發展 廣泛開展對臺交流
□ 陳震洲 本報記者 江 東
隨著兩岸關系的發展,兩岸經貿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合作日趨深化,質檢工作已成為兩岸貿易和投資環境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廈門市質監局采取措施,積極推動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認可及特種設備安全節能等領域常態化、制度化的實質性交流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介紹,以“創新提升質量,名牌促進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兩岸(廈門)質量論壇于5年前在廈門舉辦,由此拉開了廈門市質監局對臺全面交流的序幕。
2010年2月24日,在有關部門和企業代表的見證下,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與臺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廈門簽訂《LED照明產品測試驗證合作意向書》,正式啟動在LED照明產品測試與驗證合作、LED照明產品測試實驗室能力試驗比對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為推動建立兩岸LED照明產品檢測機制和制定LED及相關產品共通標準提供技術支撐,開創了兩岸實驗室技術合作的新紀元。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還與臺灣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開展合作,開展了兩岸工程機械、光電產品(LED)及輕工產品測試驗證和標準研究。廈門市特種設備協會與臺灣中華機械設備檢測研究協會建立了兩協會互訪機制,并達成海峽兩岸特種(機械)設備安全節能技術合作意向。
此外,廈門市計量院還與臺灣技術機構主動對接,在計量檢測方法、量值比對以及雙方關心的檢測項目上,已初步形成合作框架,將共同開展兩岸LED標準燈、熱電偶等計量標準比對,研究兩岸量值差異,減少兩岸貿易糾紛;共同開展檢測方法研究,聯合打造兩岸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助推光電、機械制造等產業發展。
近年來,廈門質監部門也積極推動兩岸在標準化研究方面的交流合作。據介紹,廈門市質監局從1988年開始采集全套臺灣標準,現有館藏臺灣標準1.4萬個,每2個月定期更新一次。2008年,廈門質監部門承擔了“臺灣農業標準化研究”課題中《臺灣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研究》、《臺灣食品認證制度及標章標識介紹》2個專題及《臺灣良好農業規范數據庫》、《臺灣農產品藥物殘留標準數據庫》、《臺灣農業法規數據庫》、《臺灣衛生標志標準數據庫》等4個分數據庫建設,推動了兩岸農業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此外,廈門市質監部門還開展了海峽兩岸LED照明半導體標準化研究。
2009年首次開評的“廈門市質量獎”也吸納了臺灣及香港的質量專家作為專業評審委員,并邀請臺灣有關質量專家為廈門企業講學。不僅如此,應臺灣地區眼鏡工業同業公會的邀請,廈門市眼鏡協會多次組團赴臺灣進行了參觀考察、交流,達成合作意向。
今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和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質監局承辦的“第三屆海峽論壇·第二屆海峽兩岸質量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來自兩岸質量管理的專家學者、企業高管以及政府代表圍繞“ECFA質量競爭、合作與突破”的主題,共同探討后ECFA時代兩岸的質量發展,共同推動兩岸的質量進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備受關注的“兩岸車輛互通”有望獲得技術上的保障。廈門市計量檢定測試院目前已啟動海峽兩岸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方法研究與結果比對工作,在兩岸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對接上邁出了突破性的“第一步”。
廈門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是黨的十七大確立的對臺政策的指導綱領,做好對臺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總局賦予廈門質監局的重要工作任務。廈門將圍繞海協會與海基會簽訂的與質檢工作有關的協議為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持續推進與臺灣有關質檢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二是以兩岸簽署ECFA為契機,繼續開展對臺質量技術監督政策研究;三是以檢測技術為突破,促進兩岸質監合作。四是繼續先行先試,探索質監工作新模式。抓住兩岸共同關注的熱點,不斷改革創新,積累經驗,為全國質檢系統對臺交流提供借鑒。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