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境船舶檢疫無小事
——舟山檢驗檢疫局衛檢處嚴把國門每年檢疫五千多艘入出境船舶
本報記者 張 博 通訊員 林 綱 周炯林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等遼闊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較強的地緣優勢,是我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是長江流域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通道,與亞太新興港口城市呈扇形輻射之勢。舟山就有海上古絲綢之路的傳說。隨著舟山口岸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船舶人員、貨物進出舟山港越來越多,年入出境船舶在5000多艘,每天近20艘船次,口岸檢疫形勢日趨嚴峻,面對各種疫情和形形色色人員,舟山局衛檢處檢疫人員嚴把國門、科學檢疫,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為確保口岸安全作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貢獻。
處置船員集體腹瀉事件
“是舟山檢驗檢疫局衛檢處嗎?我是‘NEMTAS-1’輪代理,我剛接到船長報告從昨天起船上陸續有5名船員出現腹痛腹瀉。你們能過去看看嗎?”電話打到了舟山局衛檢處。
時間是2009年4月6日17時。此時大多數同事都還在享受著清明小長假的愜意。疫情就是命令!來不得半分鐘耽擱。接報后,衛檢處負責人一邊指示處室同志進一步向代理及船方核實情況,一邊向局領導和浙江檢驗檢疫局衛檢處報告。衛檢處在掌握大體情況后,經初步分析研究,認為是食源性疾病暴發的可能性較大。舟山局按照上級指示立即啟動了《舟山口岸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預案》,成立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小組,并聯合舟山市疾控中心人員,火速趕赴現場緊急處置。
到達現場,應急處置小組人員迅速做好個人防護后,立即登輪與“NEMTAS-1”輪船長和船醫等交流,充分了解船員的發病情況、伙食及飲用水供應及船方采取的衛生控制措施等。隨后,應急處置小組分組開展處置工作:流調組克服多重困難,針對船員的發病分布及就餐情況對該輪船員展開流行病學調查;采樣組對船上的重點敏感食品、飲用水及船員的排泄物等進行監督采樣;衛生處理組在先期調查采樣基本結束后,對船舶的生活區、飲用水等進行了嚴格的消毒處理。
當晚處置小組人員顧不得休息,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回到實驗室便開始投入到病原微生物檢測中。經過浙江保健中心舟山分中心及舟山市疾控中心專家對采集的樣本進行了細菌學及諾如病毒的快速檢測,在5名發病船員的糞便樣本中,發現3人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和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陽性,并且船上大廚糞便EPEC和EIEC檢測也呈陽性。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舟山局還采取了有效的后續處理措施。經過觀察,船員未再出現類似癥狀。此次船員集體腹瀉得到了妥善處置,有效阻止了疫情在舟山口岸傳播擴散。
處置船員肺結核事件
2010年3月15日上午,舟山局衛檢處接邊檢部門通報,稱在舟山某船廠修理的一艘外輪上有一名外國籍船員于凌晨被送至定海某醫院,經診斷可能為肺結核,現已返回船上。
接報后衛檢處高度重視,立即調閱該輪入境檢疫詳情、聯系代理船廠及醫院核實情況、通知保健中心及衛生處理單位準備協同處置……各項應急程序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系統查詢得知,越南籍散貨船“QUOC TU QIAM”(“國自監”)2010年2月20日自海南空載發航于25日駛抵舟山某船廠修理,辦理入港手續時船方未申報有船員患病就醫、也未接到入港情況通報;而該輪代理對船員凌晨看病并不知情,于是緊急聯系船東代表確認;聯系了舟山市區多家醫院終于了解到了當時的接診情況。參考醫院診斷,檢疫醫師認為該外籍船員患開放性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必須立即采取防控措施。衛檢處將該情況向局分管領導及浙江檢驗檢疫局衛檢處作了詳細匯報,并即刻組織人員攜帶防控藥械趕赴現場應急處置。
上午10時,舟山局應急處置組一行3人著二級防護服后登輪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防疫消毒。患者NGUYEN PHI HUNG,男,28歲,越南籍,兩腮潮紅,無黃疸、皮疹及淋巴結腫大,腋下溫度36.2℃,自述一個月來有咳嗽、午后盜汗及頭痛癥狀,今天凌晨突然咯血,遂在廠方人員陪同下前往就醫。隨后,檢疫醫師用醫用酒精對患者房間內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用移動紫外燈對公共區域室內進行滅菌處理。同時告知廠方陪同就醫人員及司機如出現結核癥狀應盡早聯系檢驗檢疫部門或地方疾控中心,并對運送船員車輛進行消毒。
現場流調及環境初步消毒結束后,考慮到患者發病時間較長,很可能船上其他船員也受到了傳染,現場檢疫人員對船方和代理人員進行肺結核防治知識宣傳教育、避免引起恐慌心理的同時,要求:一、對該輪上所有船員開展傳染病監測;二、患病船員送醫院傳染病房隔離救治;三、暫停該輪修理業務,未經檢疫機關同意人員不得上下;四、船方在港期間保持船員生活區通風,繼續做好環境消毒,船員如有身體不適、發熱、咳嗽等情況立即告訴檢驗檢疫部門。
下午1時,該輪20名船員到保健中心接受傳染病監測體檢。發病患者胸片報告為“右上肺結核(伴空洞形成)”,同時也發現了另一名船員LE SY PHUC胸片“右上肺高密度影”疑似結核球,待醫院CT等檢查確診,其余船員均未發現異常。船員患病情況得到確證后,舟山局衛檢處立即將該輪疫情通報了上級機關、地方衛生部門及口岸相關單位。
處置船員不明原因死亡事件
2011年1月20日晚,舟山局衛檢處接某外輪代理公司報告,其代理的馬紹爾群島籍散貨船“THOR”(瑟爾)尚在太平洋航行途中,有一船員不明原因死亡,而該輪計劃于6天后靠泊老塘山三期碼頭減載大豆。
接報后,舟山局高度重視,要求船方提供詳細的情況報告,并密切關注其他船員健康狀況。經初步調查,“瑟爾”輪于2010年12月14日從美國科珀斯克里斯蒂港出發,直接駛往舟山港,船上有21名烏克蘭籍船員。船上二管輪“OLEG MARUSOV”從1月14日開始,出現連續幾天的“胃部”不適,在1月18日上午“胃部”疼痛加劇,并于當晚出現血壓下降、意識模糊等情況,終在22時50分被證實死亡。船上其他船員健康狀況無異常,沒有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等癥狀出現。
根據獲悉的大概情況,衛檢處協同保健中心、可嘉公司于1月25日下午共同對此船員不明原因死亡事件可能相關的疾病、疫情性質做了初步研判,大家對發航港可能的疫病流行動態、現場檢疫查驗重點、個人防護等級、衛生處理方式等各具體操作程序做了詳細的討論和布置。為確保能嚴格控制可能的疫情,與引航等口岸相關部門協調后,決定先行派員赴蝦峙門外錨地進行檢疫查驗,以便于更加明確后續衛生控制等事宜。
1月26日一早,檢疫人員乘坐引航艇忍受了一個半小時的風浪顛簸后,登上“瑟爾”輪進行檢疫排查。死者“OLEG MARUSOV”(出生日期:1966.7.25,護照號碼:EE244288)于1月14日時曾訴有輕微“胃痛”,在服用了抗酸性的胃藥并得到周期性監護后,情況一直比較穩定,體溫、血壓、脈搏三項生命體征均正常;至1月18日上午9時,該船員再訴“胃部”疼痛加劇,船上給予服用止痛藥;當晚20時20分,該船員血壓下降明顯,并出現言語不清,意識模糊,腿部瘀斑,持續呻吟,伴有下腹腫脹;在隨后服用了抗休克藥物后不到兩小時,該船員被證實死亡。其后,尸體一直放置于一單獨的冷凍室內。
在確認船上其他船員本航次未發生身體異常狀況后,檢疫人員對尸體進行了細致的檢疫查驗,經綜合判斷,基本排除了船員死于傳染病的可能,心因性或急腹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的可能性比較大。現場檢疫人員隨后對后續尸體移運的衛生控制措施進行了布置。
1月29日下午16時,“瑟爾”輪靠泊老塘山三期碼頭。早已等候的舟山局衛檢處、保健中心及可嘉公司人員一行五人登輪后,又對該輪進行了進一步的檢疫查驗和衛生監督,衛生處理人員對冰庫、過道、該船員的艙室和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為尊重該船員家屬意愿,死者移運至舟山殯儀館待辦理死亡證明等手續,尸體及棺柩將經杭州殯儀館終末處理后空運回國。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天天操天天干|大色综合色综合网站|x8x8女性性爽爽在线观看|蜜桃视频最新网址|伊人黄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