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三季度海滄口岸進口鐵礦砂共35批、257萬噸、貨值4196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0%、16% 、51%,占同期廈門局轄區進口總量的51.7%;2011年前三季度海滄口岸進口鐵礦砂的原產國主要為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4個國家,分別占本口岸進口總重量的48%、14%、9%、9%。進口商主要為福建三鋼及江西萍鋼、新余鋼鐵,閩贛兩省進口重量所占比例分別為48%和52%,充分體現海滄口岸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橋頭堡的輻射功能。
海滄口岸鐵礦砂進口商除與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傳統貿易商簽定長協合同外,還開拓多元的國際鐵礦砂礦源,以避免受制于傳統市場供貨及價格的被動,如開拓俄羅斯、南非、墨西哥、馬來西亞、挪威等新的貿易礦,通過開拓多元市場的舉措,確保進口鐵礦砂的合理價格和穩定貨源供應。
今年前三季度進口鐵礦砂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鐵礦砂屬于國家政策鼓勵進口的資源性產品,二是內需鋼材增加,如保障房、水利建設、汽車、機械用鋼增加等;三是進口鐵礦砂的品位比國內高,單位耗能低,符合國家節能減排要求。
經實驗室檢測數據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本口岸進口鐵礦砂不合格批次共17批、112萬噸,占本口岸進口批次、重量的48.6%、43.6%,主要不合格指標是鐵含量、水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硫、磷及粒度等,其中1批系短重超過5‰,海滄局已及時出具對外索賠證書。(陳俊盛)
陳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