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東莞市有關部門根據群眾舉報查抄了中堂鎮被幾經查處、日產5000斤毒臘肉的大型黑窩點。我們不禁思考:如何保障監督長效性,避免其再死灰復燃,轉型發展呢?
什么是毒臘肉?
毒臘肉原料是黑工廠以低價從市場上收購的病死豬肉作為原料,經過浸泡解凍處理,除去血污,使得肉質變白,再用工業鹽與農藥敵百蟲調和腌制,然后將腌制后的肉加亞硝酸鈉,用鋸末熏烤,被染上色素、醬油以及亞硝酸鈉的肉熏烤后顯得格外光鮮,這樣紅亮光滑的毒臘肉就生產出來了,此法炮制的病死豬肉不長蟲,蒼蠅蚊子不叮,外觀鮮亮,并且可以長久保存。
毒臘肉的危害:
用病死豬肉制作的毒臘肉通常存在三類危害:生物性危害、有毒有害物質危害、藥物殘留危害,具體包括:
一、病死豬肉潛伏多種病原微生物,特別是某些人畜共患病原,人接觸或食用后易引起發病,甚至死亡。
二、病原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產生一些生物毒素和有害物質代謝產物,即使熟制后也無法破壞,食用后易對身體造成危害。
三、病死豬在死前一般都使用過大量的藥物治療,病死豬肉中獸藥殘留十分嚴重。
四、病死豬肉的脂肪、蛋白質等易腐敗變質轉化為對人體不利的物質。
五、為去除病死豬異味,黑窩點采用違禁化學藥品(如農藥敵百蟲、亞硝酸鹽)等浸泡腌制臘肉,食用這類違禁品浸泡過的肉后會降低人體免疫力,誘發癌癥。
六、病死豬肉流通過程中易造成疫病的傳播。
七、黑作坊無節制使用亞硝酸鹽對人體產生危害。
那么我們如何識別毒臘肉呢?
質量好的臘肉色澤鮮明,肌肉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結實,富有彈性,并具有臘肉應有的風味。變質的臘肉色澤灰暗無光,脂肪明顯黃色,表面有霉點、霉斑,揩抹后仍有霉跡,肉身松軟、無彈性,且帶粘液,脂肪有明顯酸味或其他異味。老百姓不吃毒臘肉,毒臘肉自然就沒有了市場。
毒臘肉黑窩點的屢禁不止,一方面是黑窩點對暴利的窺視,廉價的原料制作成本、無稅無證的黑窩點生產環節,處罰力度的疲軟,使黑心商販一再鋌而走險。第二方面卻是群眾的安全意識淡泊,對毒臘肉的認識不夠。第三方面是缺乏長期有效性的監管。應從源頭抓起,從原料到餐桌的整條產業鏈,都要接受檢驗檢疫的長效監督。第四方面是影響范圍比較狹窄,要讓老百姓都參與進來,做好群眾監督工作。
從你做起,從我做起,讓毒臘肉再無藏身之處。(孔燕)
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