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錦州檢驗檢疫局加強文化建設面面觀
遼寧檢驗檢疫局局長崔茂森(右一)到錦州檢驗檢疫局考察,在該局局長張偉(中)陪同下,與時任錦州市委書記(左一)就服務地方經濟達成共識。
黨組成員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
“最美麗的風景”就在我們身邊
文化建設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錦州檢驗檢疫局黨組一直強調“自己在干什么,就要承諾什么;群眾反映什么,就要做什么;做出什么承諾,就是兌現什么”。
活動開展以來,所有黨員全部佩戴黨徽上崗,黨支部公開承諾12份,黨員公開承諾58份,涌現出黨員先鋒崗15名,先進黨支部4個,優秀共產黨員12人,同時在遼寧檢驗檢疫局信息內網的“黨建園地”欄目中予以公示,承諾在心、亮諾于人,接受廣大干部職工監督。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創先爭優活動中,黨員是主體,干部是先鋒,領導是模范,應分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錦州局叫響“我是局長我帶頭、我是科長我帶頭、我是黨員我帶頭”的口號,讓“帶頭”觀念深入人心,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圍繞遼寧檢驗檢疫局支持沿海經濟帶建設所制定的檢驗檢疫服務鏈16項措施,及時出臺支持錦州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15項新舉措,以打造“政策扶持鏈、通關便捷鏈、安全保障鏈、信息支持鏈”為目的,樹立主動服務、認真服務、優質服務意識,積極動員黨員干部參與為遼寧沿海辦實事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典型的引領是光明的,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我身邊的共產黨員”典型選樹活動的開展,真正在身邊挖掘出一批為民服務的先進典型,他們中有全國質檢系統窗口服務標兵王姝麗,有任勞任怨服務世博的優秀奉獻者王宏權,典型的出現讓他們發現其實“最美麗的風景”就在他們身邊。
從歷史的沿革讀今天的發展
六十年春秋歲月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時間的腳步跨越2011年11月11日的那一刻,錦州檢驗檢疫事業走過了60年的春秋歲月。
春夏秋冬從未停下變換的腳步,錦州檢驗檢疫人也一直在路上不曾言歇。開啟塵封的記憶,流金歲月歷歷在目:在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年代里,老商檢人踏遍遼西大地,不畏艱難,風雨兼程,為祖國把守著質檢國門,奠定了錦州檢驗檢疫事業發展的基礎。
在改革開放百花齊放的春天里,錦州商檢人重整旗鼓,奮發圖強;伴隨著錦州港的對外開放,動植物檢疫人和衛生檢疫人結伴而來,白手起家,力求發展,恪盡職守,與商檢人結伴守衛國門。
在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的新千年里,“三檢合一”的時代到來,1999年11月,錦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掛牌成立。從此,新一代檢驗檢疫人團結一心,風雨同舟,共同捍衛著出入境國門安全。
近年來,錦州檢驗檢疫人共同遵循“家和萬事興”的治局理念,為守衛一方國門安全,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同舟共濟,團結一心,奮發工作,立足現有條件,提高檢測能力加大實驗室和保健中心建設力度,實驗室增加儀器設備達到145臺(套),可檢測79個品種、195個項目,遼西中心實驗室地位得到鞏固。保健中心增加先進體檢設備36臺(套),業務部門16個,體檢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業務輻射錦州、朝陽、葫蘆島、赤峰等地區。全局實現了“檢得了、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
60年彈指一揮間,歲月滄桑,歷盡坎坷。老一輩檢驗檢疫人的臉龐失去了光華,步履也變得蹣跚,但他們的足跡熠熠生輝;中青年檢驗檢疫人已擔負起保衛國門安全的重任,并不斷將好的經驗總結傳承;新一代檢驗檢疫人已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正沿著前輩們的光輝足跡,繼往開來,求實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路走來,路艱且長,但檢驗檢疫人前進的方向從未改變,他們一直站在守衛國門安全的前沿“陣地”。
質檢文化>>
流金歲月,光輝歷程
他們一直在追尋
艱苦卓絕,奮勇向前
他們一直在奮斗
與時俱進,只爭朝夕
他們一直在進取
同心同德,萬象更新
他們一直在開拓
●愛在質檢
“懂創造、懂珍惜、懂盡責、懂感恩;愛學習、愛生活、愛崗位、愛事業”(即:“四懂四愛”)是錦州檢驗檢疫局的治局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融入生活;同時,把開展“四懂四愛”主題教育活動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以達到凝聚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催人奮進的目的。局成立五個活動小組,分別由黨組成員任組長,區分活動主題,開展經常性活動,使愛崗敬業、熱愛集體、感恩奉獻的良好風氣悄然興起。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