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西部強局 服務科學發展
——四川檢驗檢疫局2011年工作回望
本報記者 龍衛東 岳 川/文 趙 立/圖
2011年12月22日,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在四川檢驗檢疫局上報的工作總結上批示:“四川檢驗檢疫局主動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國家質檢總局和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積極搶抓災后重建和開放型經濟大發展的機遇,扎實推進檢驗檢疫業務、基層基礎能力和干部隊伍三大建設,自加壓力,高位求進,不斷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成為一支服務四川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推動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每回首,豪情猶存,感動依舊——他們在災后恢復重建中的堅韌不拔,他們在服務產業轉移中的主動融入,他們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的奮發進取……這一幅幅珍藏在四川檢驗檢疫人心中的畫面,連成一道和諧美麗的風景線。
2011年4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右三)考察四川檢驗檢疫局災后重建工作。
2011年3月18日,四川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檢驗檢疫局簽署“加強業務合作促進通關便利化合作備忘錄”。
勇于擔當 災后重建顯身手
如果說抗震救災是一項臨時的攻堅任務,那么災后恢復重建就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檢驗檢疫局及時出臺《支持外貿企業災后重建十項措施》,派出8支技術服務隊,在整體推進對1700多家企業幫扶的同時,重點幫扶96家嚴重受災企業恢復重建。把重建任務細化分解并確定階段性目標,分階段進行成果評估檢查。到2010年底,除個別企業轉產停產放棄重建外,其他企業已全部恢復或超過震前水平。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專門作出批示:“四川檢驗檢疫局支持受災企業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做得主動、扎實、有效,要注意總結他們的經驗。”
四川檢驗檢疫局勇于擔當,積極幫扶受災外貿企業恢復重建的工作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2011年4月新華社以《四川千余受災外貿企業浴火重生——檢驗檢疫傾力幫扶外貿企業恢復重建側記》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十多家媒體紛紛予以轉載。
“5·12”汶川地震給四川檢驗檢疫部門造成不同程度損害,部分分支局受損嚴重,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萬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川檢驗檢疫局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支樹平局長、蒲長城副局長、魏傳忠副局長、王煒組長、孫大偉主任先后來四川,對重建工作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國家質檢總局計劃財務司組織專家組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加班加點對災后恢復重建項目進行了審查,并予以大力支持;國家質檢總局各司局和各兄弟檢驗檢疫局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四川檢驗檢疫局加快重建步伐。
四川檢驗檢疫局突出專家治理,組織專業鑒定機構對受損的建筑物進行鑒定,按照“技術可行、功能保證,投資適中”的原則,確定了災后重建方案。為加快自身災后重建步伐,該局黨組提出“科學重建、高效重建、規范重建、安全重建、廉潔重建”的原則,對災后重建項目逐一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倒排時間表。2011年,為確保質量和進度,四川檢驗檢疫局黨組派出督導組,由該局領導親自帶隊到災后重建第一線,靠前指揮,幫助基層協調各方解決困難,確保“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目前,四川檢驗檢疫局自身6個災后重建項目全部圓滿完成,實現了中央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對四川檢驗檢疫局災后重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有關部門要注意總結、宣傳四川檢驗檢疫局的經驗。
2011年12月30日,四川檢驗檢疫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授牌儀式在成都隆重舉行。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鄒吉祥(右)為四川檢驗檢疫局頒授“全國文明單位”牌匾。
四川檢驗檢疫局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叫響“讓檢徽在窗口閃亮”口號。
創新舉措 產業轉移有作為
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局緊緊圍繞“促發展”這一核心任務,著力營造“環節少、速度快、服務優、監管有效”的通關環境,全力支持四川承接國際國內重大產業轉移,積極服務四川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高地。
一年來,四川檢驗檢疫局把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為服務四川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按照支樹平局長來川考察時提出“對企業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在項目落地后如何建立把關服務體系進行深入探索,在把關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落實把關”的指示,主動融入,創新舉措,不斷提高服務的有效性,有力促進富士康、仁寶、緯創等重大產業轉移項目落戶四川。
針對四川地處內陸,外貿物流周期長、成本高的實際,四川檢驗檢疫局在優化流程上下工夫,全力為產業轉移項目物流“提速”,制定了《支持承接產業轉移十項措施》,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通道建設、載體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針對不同項目對檢驗檢疫的需求各有側重,該局建立“一對一”聯系機制,提供個性化服務;針對項目進出口物資運輸路線長,周轉環節多,該局與上海、重慶等檢驗檢疫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大通關合作機制,開展協同服務;針對富士康、仁寶等項目進口產品入境驗證頻次高、數量多,常規審批方式難以滿足電子信息產品對通關速度的高要求,該局簡化審批手續,采取“一次審批、一月有效、多次放行”的措施,企業每月辦證次數從30次減少到1次;針對綜保區外產業轉移項目配套企業辦理檢驗檢疫手續需往返局本部100公里,配套原輔料供應時間滿足不了項目需求,該局打破常規,重新劃分業務范圍,把檢驗、檢疫、簽證等授權綜保區辦事處負責,方便企業就近辦理,加快通關速度,使企業辦理檢驗檢疫手續的時間從1個工作日縮短到1.5個小時,為企業進出口貨物節約交通費每單200元;針對大批產業轉移項目落戶四川,檢驗檢疫業務快速上升與人員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該局在科學監管上下工夫,投入資金,建立了現代化的電子監管視頻監控系統,對項目進出口貨物實施遠程監控、快速驗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四川檢驗檢疫局圍繞地方口岸發展規劃,在地方陸運、水運、空運口岸以及綜保區等特殊監管區域建設中,提前介入,主動跟蹤,確保檢驗檢疫所需設施與口岸主體工程同規劃、同設計、同建設,提升檢驗檢疫口岸執法把關的硬件設施水平,做到人員、設備、措施、服務“四到位”。積極協調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協助地方政府和產業轉移企業做好物流測試,完善檢驗檢疫服務功能,確保為產業轉移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爭取國家質檢總局支持,幫助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務院驗收,加快了高新綜保區雙流園區擴區的進程,促進產業轉移項目聚集發展。針對在四川落戶的重大產業轉移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的實際,四川檢驗檢疫局在原已籌建的7個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向國家質檢總局專門申請籌建光電顯示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并獲批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與雙流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有效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檢政雙方的人才、信息和技術優勢,共建國家光電顯示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電磁兼容專業實驗室,為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川檢驗檢疫局傾力服務承接產業轉移的做法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產業轉移企業的高度贊譽。2011年8月,四川省政府召開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會,四川檢驗檢疫局局長徐武強在大會上做了典型經驗交流發言。截至目前,除富士康落戶投產外,仁寶、戴爾、緯創、德州儀器等重大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項目也相繼落戶并投產,為四川經濟轉型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產業轉移項目的強力帶動下,2011年,四川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480億美元,居中西部之首。
四川檢驗檢疫局傾力服務四川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圖為檢驗檢疫人員對富士康公司進口的貨物進行檢驗檢疫。
提振狀態 創先爭優樹形象
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決策部署,按照支樹平局長蒞臨四川檢驗檢疫局考察工作時提出的“創先爭優活動要走在省直機關前列、走在質檢系統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工作定位,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切實做到黨組重視、主題鮮明、載體生動,方式靈活,不斷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向縱深發展。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四川檢驗檢疫局注重發揮職能作用,創造性地實施了“百名黨員進百企”的“雙百”計劃和“產業轉移促進工程”、“窗口質量提升工程”、“口岸安全保障工程”三項工程,在業務工作找準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尤其是在“雙百”計劃中,該局選派100名優秀共產黨員進駐100家重點外貿出口企業,根據企業需求,開展“一對一”幫扶,利用檢驗檢疫人才、技術和信息優勢,幫助企業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自“雙百”計劃實施以來,四川檢驗檢疫部門共計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培訓企業人員3000多人次,提供檢驗檢疫技術標準和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上千份,引導企業開展質量風險分析,幫助企業查找并整改問題上千個,使外貿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派駐黨員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服務員”、質量安全的“監督員”、檢驗檢疫的“宣傳員”,得到國家質檢總局、四川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受到進出口企業的好評。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到四川考察時,對四川檢驗檢疫局這一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自中央提出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四川檢驗檢疫局積極響應,叫響“讓檢徽在窗口閃亮”口號,著力強化窗口建設,積極推進“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增動力,大力開展“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激活力,認真組織“群眾評議、黨員互評、領導點評”加壓力,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主題活動,真誠為民,助力發展,唱響了“讓檢徽在窗口閃亮”的主題曲,營造了質檢為民的濃厚氛圍。該局以“工作規范化、流程便捷化、服務人性化”照亮窗口,提升為民服務的形象;以“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促進服務能力的增強、促進服務作風的轉變”強化素質,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以“擴大出口保增長、提升質量保民生、維護安全保穩定”助推發展,提升為民服務的成效,讓進出口企業和群眾真正感受到人民質檢的忠誠,質檢為民的成效。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四川檢驗檢疫局還認真踐行“人民質檢為人民”的理念,堅持重心下移,扎實推進領導聯系基層、歲末大走訪、年輕干部下基層、質量“掛包幫”、扶貧解困送溫暖、完善12365系統6項特色活動,幫助企業提升質量水平,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通過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始終保持檢驗檢疫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樹立了“人民質檢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2011年10月13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先爭優指導組在成都召開“窗口單位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座談會,四川檢驗檢疫局在會上做了典型交流發言。
四川檢驗檢疫局聯合成都市衛生局、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市疾控中心、成都市傳染病醫院等9個部門,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進行口岸輸入性鼠疫疫情應急處置演練。
奮發有為 履職盡責促發展
回首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人在聚集合力中“抓質量”。該局落實省部合作,推動政府加強對質量工作的領導。把落實2011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與四川省政府簽署的《共同推進質量興川,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合作備忘錄》作為抓質量的重要任務;該局完善大質量工作格局,聯合部門,聚集合力,推動社會力量抓質量。2011年先后與商務、海關、宜賓市政府、雙流縣、成都龍泉驛區及廣西檢驗檢疫局等部分兄弟局新簽署對外合作備忘錄8個,對外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累計達到16個;該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大力開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建設。2011年3月,順利通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現場審核,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回首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人在防范風險中“保安全”。他們關口前移,注重風險防范,把加強風險分析管理作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組織開展檢驗檢疫工作所面臨風險的大討論,梳理出涵蓋產品、工作、隊伍3個方面9種風險;他們科學監管,守住安全底線,以落實監管責任、細化監管措施為抓手,扎實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瘦肉精”整治等專項行動,加強日本核泄漏后輸華食品農產品放射性物質檢測,積極應對臺灣“塑化劑”事件、歐洲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保障了四川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切實當好食品農產品安全的國門“守衛者”;他們聯防聯控,構建長效機制,大力實施“口岸安全保障工程”,不斷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構建口岸安全屏障。
回首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人在優化服務中“促發展”。他們以服務承接產業轉移為著力點,制定支持四川承接重大產業轉移十項措施,實施“產業轉移促進工程”,助推四川經濟轉型發展;他們緊貼四川建設西部開放型經濟發展高地的部署,以四川參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四川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契機,深挖潛力,出臺《服務全省外貿加快發展七項措施》,著力促進四川外貿加快發展;他們把服務西博會作為支持四川“打造大平臺、服務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重要途徑,主動與四川博覽事務局簽署業務合作備忘錄,建立完善業務合作機制。
回首2011年,四川檢驗檢疫人在提升狀態中“強質檢”。他們按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精心組織、創新管理”的思路,制定《四川檢驗檢疫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四川檢驗檢疫局“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切實加快重點實驗室建設;他們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提振奮發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檢驗檢疫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他們注重完善檢驗檢疫服務功能,主動跟進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區域物流中心建設,創造條件及時入駐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貨站、青白江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提供“一站式”便捷通關服務,做到人員、機構、設備和服務“四到位”。
風正時濟,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2011年12月30日,四川檢驗檢疫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授牌儀式在成都隆重舉行。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在新的一年里,四川檢驗檢疫人將以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光榮稱號為新的起點,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扎實工作,團結奮進,繼續譜寫四川檢驗檢疫事業科學發展的嶄新樂章!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