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安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武漢大學開題
把質量安全與網絡預警結合起來
本報訊 (江華麗 戚曉輝 記者張華)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質量安全評價與網絡預警方法研究”開題論證會2月27日在武漢大學舉行。據悉,這是我國在質量安全評價與網絡預警方法研究上首次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擔任課題首席專家。
據介紹,該課題運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安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質量安全的評價和網絡預警問題,實現了質量理論和技術的跨學科交叉集成研究。課題針對由于質量安全評價與預警在理論和技術上的缺陷而導致的我國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重大現實問題,通過對我國質量安全評價與預警的實證分析,并基于國際比較研究,提出了“消費者是最主要的質量安全信息源”的理論假設。課題主要依靠互聯網收集和監測來自于消費者的海量質量安全信息,并通過國內首個質量安全網絡信息語料庫的開發,研究質量安全的評價指標和體系,借助語義分析、數據挖掘和知識管理等網絡信息技術,支撐質量安全實時在線網絡預警系統的建立,從而提高我國質量安全評價與預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程虹在開題論證會上詳細介紹了課題的背景與價值,研究思路、內容及方法,擬突破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主要創新點及特色,團隊能力和成果,課題的分工、管理與時間安排,主要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的名稱、形式及使用去向,資金使用分配,對國家社科基金委評審專家意見的采用等。課題組成員肖宇博士補充介紹了子課題“基于互聯網的質量安全信息監測與預警服務平臺”的相關內容。
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課題的研究意義和價值,高度贊賞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實力、跨學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計劃,并就課題相關的研究方法、內容和目標等提出了完善意見。專家建議,課題要立足方法,采用更廣泛的信息源,建立有效的機制和網絡社區平臺,獲取更多一手的有效信息;要從典型產品入手,重點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做好質量安全與網絡預警的結合,在全社會樹立質量安全風險意識。
專家評議組組長劉人懷院士說:“質量是所有事物最后檢驗的關鍵,這個項目非常重要,它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的一個重大核心問題!彼ㄗh,課題要注意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實性,進一步優化研究內容和目標,聚焦食品和汽車行業,以取得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獲取最大的應用價值。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