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六西在中國
質量人熱議六西格瑪管理發展歷程的中國“基因”
□ 本報記者 杜 吟
位于湖南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三一工業城一角。 肖前輝 攝
這是一年一度的盛會,這是10年工作的總結;這是思想的碰撞,這是交流的平臺。
4月24日至26日,湖南長沙,600多位質量人在此聚會,共祝2011年度全國質量技術獎勵大會暨第9屆全國六西格瑪(以下簡稱六西)大會勝利召開,共議先進質量方法普及應用,共商中國質量管理發展未來。而六西管理在中國10年的發展歷程,也成為了質量人爭相介紹、議論、總結的熱點。
六西10年 成長健康
“2002年9月16日是一個關鍵時間點,這一天,在第8屆亞太質量組織會議期間,全國六西格瑪管理推進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六推委)正式對外宣布成立,標志著在中國推進六西步入有序的軌道。”4月25日,在全國六西格瑪表彰大會現場,憶起往事,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弋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今年是‘六推委’成立10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又有幾百家企業獲得全國質量技術獎和全國優秀六西格瑪項目獎。回首來路,應該說六西10年,成長健康,效果顯著。”
作為六推委的主任,弋輝將這些成效概括為“5個一”:建立了一套制度規范、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和專著、凝聚了一批專家隊伍、積累了一批六西格瑪先進企業和項目的實施經驗、吸引和培養了一批六西格瑪人才。
10年前,六推委只有10多名專家委員,現在擴大到63名;10年前,人們對六西黑帶、綠帶還很陌生;10年后的今天,經中國質協注冊的黑帶、綠帶及認證培訓教師已超過700人;10年前,國內實施六西管理的企業只有幾十數家,現在已超過千家。2004年以來,已有932項全國優秀六西項目成為全國標桿。正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黑帶大師魏朋義所言,六西不只是一個管理方法,更是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在全面深入推進六西的企業中,六西已逐漸融入企業文化之中,成為企業廣大員工普遍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
4個堅持 中國“基因”
10年來,六西為什么能在中國持續推進,而且推進熱情呈升溫趨勢呢?在交流中,質量人將其歸因于4個“堅持”,這也是六西在中國成長發展的“基因”。
堅持穩步、扎實、循序地推進,不搞運動、不刮風,這是六西在中國能落地生根的基因之一。中國質量協會會長陳邦柱指出,不靠政府或行業的行政命令,而是通過普及知識、導入原理、典型引路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導入六西格瑪管理。既熱情地宣傳介紹六西格瑪方法,又力求實事求是,力戒“江湖式”的夸大其辭;既介紹成功典型,也剖析失敗案例,喚起企業決策者對六西格瑪管理理性的感悟、興趣和認同,從而自覺接受六西格瑪理念,形成真實的企業需求。這是10年來推進六西沒有出現人們擔心的“趕時髦”、“追浪頭”,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重要原因。
堅持從中國的具體環境和條件出發,不照搬照抄,努力實現六西本土化,這是基因之二。如在大會期間,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介紹的“三一集團五步卓越法”,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啟明介紹的“4S(學習理解、以公司利益為重、規范行為、靈活務實)合作理念”等,都是在學習借鑒、消化吸收基礎上發展創新的六西應用典范。
“本土化不是降低標準,而是精華與精華的凝聚。應用六西,尤其要重視融合國內企業長期積累的寶貴管理經驗和有效管理方法!闭勂鸶惺,一些企業老總這樣總結。六推委組織制定的《六西格瑪管理評價準則》也是中西結合的典范。該準則就是基于我國實際,參考國外有關六西評價方法和相關研究成果的結晶,得到了國外同行的肯定。
堅持發展創新是基因之三。北京普羅維智資訊公司總裁胡楠認為,隨著科技和經濟發展,企業的管理形式和內部結構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但融合、發展、創新是六西不變的精髓。比如,目前在中國創新的精益六西格瑪就是精益生產和六西方法有機的、成功的融合;六西格瑪設計則是六西方法的新發展,是從產品或服務的源頭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法,可以解決更頂層、更基礎、更系統性的質量問題。
堅持引領和服務是基因之四。許多質量人認為,10年來,堅持統籌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服務是六西在中國成功的根基。在企業層面,高層支持、員工參與是基礎;在國家層面,六推委功不可沒。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段一泓認為,近10年來,六推委已逐漸成為全國推進六西格瑪管理的引領者,其專家委員會已成為工作委員會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談及差距和未來發展,弋輝坦言,相對于全國數以萬計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目前推進六西的還只是少數,六西隊伍的數量和素質還遠不能滿足需要。未來提高,專家要再學習,一本教材,一篇講稿,一個套路,長年不變是沒有生命力的。企業要再學習,要重視典型引路,主動創新,腳踏實地。而作為推進機構,六推委及專家委員會要特別重視調查總結“失敗企業”的教訓,從而指導六西格瑪管理推進持續發展!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