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英 蒲德貴
近日,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掘進626隊實施了近20年的師帶徒獎勵制度變了樣:把原來給帶徒者100元~300元的一次性獎勵,改為一個月內帶出徒弟,獎勵師徒各1500元、1000元;兩個月內帶出徒弟,獎勵師徒各1200元、1000元;3個月內帶出徒弟,獎勵師徒各1000元的辦法。同時,規定中明確師帶徒的技術學習是終身關系,是班組員工安全“包!边B帶責任關系。
師徒關系有了明碼標價的話題引起許多人的討論和思考。不少人認為,這才是先進文化進班組的真實寫照,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師帶徒市場化了:教多少技術,得到多少報酬,這個報酬還跟付出的時間掛鉤。越早教會徒弟,報酬就越高。對徒弟也是一樣,成長越快則獎金越高。這項讓師傅傾囊相授,徒弟快速成長的新規,目前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班組想嘗試一把。
上世紀90年代,煤礦對招收的新員工工資分配以8小時為一個班次,以計時工為標準。對井下作業員工分為一線、二線,工資分配分別采取“下三定四”和“下二定三”,即實習期間的工資為三級和二級,6個月實習期滿后,享受四級和三級待遇。
新千年以后,煤礦經營體制與國家補貼政策逐漸脫鉤,實行自負盈虧,師帶徒獎勵標準從過去的沒有收入到100元~300元。班組推行按勞分配政策,實行多勞多得承包制度。師傅為了獲取個人最大收入,帶徒弟成了一種擺設,口頭上帶好,實際操作不盡人意,一些徒弟連上機實習的機會也沒有。甚至有的師傅還認為,徒弟帶多了,實習機會給多了,會影響工作進度,導致全班員工收入降低。久而久之,師帶徒走入誤區,強師傅弱徒弟現象比比皆是。
該隊民管會還修改了師帶徒的考核標準,增設了“實習津貼”,當班師傅與徒弟同時上機實習的,以每班15元標準給予補貼;3個月內徒弟未通過考核的,取消獎勵并收回原先所獲得的“實習津貼”。新規定出臺后,班組職工拜師學技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班組員工一致認為,師帶徒新規定一是對師帶徒勞動關系、勞動成果的確認;二是對師傅明確了職責,明確了帶徒弟也是班組經營承包的一種制度。徒弟穆文中認為,“提高師傅的收入待遇,師徒執行‘實習津貼’補貼,更能發揮年輕員工學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蜻M隊黨支部書記王明見表示,打破企業常規,更新師帶徒關系,以市場機制定位師帶徒,不僅符合員工工資集體協商規定,而且還有利于員工成長,一舉多得。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