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濤
張師傅是某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長,工作勤奮的他平日里不愛說話,也不愛寫字,但班組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他總是以身作則沖在前。就是這樣一名不錯的班組長,卻在前不久企業開展的班組長民主測評中成績墊底,這讓他很難堪,也大惑不解。
在班組召開的談心會上,該班的幾名職工道出原委。職工老于說,張班長工作能力沒說的,但是作為班長不愛講話就不好了。班長都不愛講話,那班員講起來也就沒多大勁了,班組里的氛圍也很沉悶。班組安全員小何說,張班長不愛寫字,班組很多臺賬記錄不齊全,每次上級檢查班組臺賬記錄我們班都是挨批評受考核,面子上真過不去。
聽到這些話,張班長很震驚,沒想到對自己不愛講話、不愛寫字,大家居然有這么多的意見。他說,自己確實不善于表達,每次講話都特別緊張,所以感覺結結巴巴的,慢慢的就不怎么喜歡講話了,至于不愛寫字,那是自己工作忙,覺得寫字做記錄很麻煩也很占用時間。原來自己認為,當班長只要以身作則把工作干好了就行了,講不講話、寫不寫字根本就不重要。沒想到班組職工對自己不愛講話和不愛寫字的意見這么大。
找到問題的“癥結”后,張班長試著在班組各種會議、現場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多講多說,鍛煉自己的說話能力。班組遇到什么問題時,他都在班前會、班會后和班組安全學習日上主動講出來,或者記錄在班組意見薄上,和班組成員一起探討和商量,對班組的管理臺賬和各類會議記錄進行了專門整理,對殘缺的臺賬和記錄全部補齊。沒想到,該班職工對班長的變化反響強烈,紛紛建言獻策,很多問題及時得到了圓滿解決。
如今,張班長由過去的“悶嘴葫蘆”變成了現在愛說愛交流,嘴皮子功夫好了也帶動了筆頭子功夫,張班長堅持把每天的交流成果記在筆記上,整理出來就成為了管理班組的“法寶”。班組管理也比過去輕松多了,生產任務月月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指標,張班長也得到了班組職工的擁戴和喜歡。
說到企業里的班組長,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領著班組職工干活的“工頭”。有些班組長同張班長以前一樣認為,班組長能干就行了,用不著動嘴動筆,花拳繡腿的。可以說,張班長的遭遇在很多企業里不是個例。
別小看班組長這個“兵頭將尾”,企業中,班組長是最基層的管理者,他們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決定著企業執行力競爭力的強弱。事實上,班組長如何克服自身不善于語言表達、不善于文字書寫、不善于交流溝通等這些“短板”,在企業發展中準確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管理好班組,是班組長必須面對并加以解決的首要問題。
新形勢下,“兵頭”也需與時俱進。不僅要有精通的業務技術和扎實的工作作風,還必須具備有一定的班組管理水平,其中就包括“嘴皮子”——和班組員工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筆頭子”——完成報告和歸納提議的水平。
班組內部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是搞好班組管理的關鍵。身為企業班組長,在日常工作中就要留意、關心班組員工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性格,清楚他們心里想什么,究竟需要什么,從而掌握每個成員的思想狀態。對員工思想中存在的問題,班組長還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及時和班組員工說上話,最重要的,還能說到點上。
作為企業生產系統的終端,企業班組長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嘴皮子”決定了能否及時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規章管理制度,深入淺出地將上級的指導思想及時準確地傳到全班員工中,并且結合本班組工作實際,將有效的具體措施落實到一線工作中。“筆頭子”決定了能否把班組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建立健全班組管理、生產的各類臺賬、記錄和資料,通過這些臺賬記錄定期進行梳理和總結,找到班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管理好班組。
作為班組長,把班組員工的意見建議和工作安排體會總結在紙上,落實到行動中,確實不是件容易事,靜下心來總結提煉的過程,是對工作思路的再清晰再思考,能夠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組長執行企業安全生產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靠學習和鍛煉不斷提升,同文中的張班長一樣,動動嘴練練筆,大有益處。《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