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指出
中國制造要實現印象質量和實際質量的統一
本報訊 (張長榮 記者蔣維勝)“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事關國家形象,事關經濟社會發展!苯,中國質量管理學科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在重慶南岸區質監局舉辦的“質量管理與經濟發展關系”專題講座中,語重心長地告誡近300位由當地政府主管經濟的行政部門官員、知名企業負責人、科研院校負責人以及各街道、鎮負責人組成的聽眾團隊。
“目前,中國制造在世界上還叫不響!眲⒃磸堃赃@句話為開場白,開始了當天的專題講座。他舉了個例子。不久前,我國某家生產設備企業的負責人去國外推銷產品,購買者在不知是中國制造的情況下,仔細檢測了設備的各項性能后,覺得設備質量很好,生產情況良好、噪音小,非常滿意。然而,讓生產商意外的是,購買者聽說是中國制造后,婉言拒絕了購買。
劉源張認為,造成外商存在這種偏頗認知的主要原因,除了一些偽劣產品造成的影響外,還因為一些企業對名牌的認識和打造存在問題!懊剖怯∠筚|量和實際質量的統一,兩個質量一定要符合,真正的名牌產品印象質量要超過實際質量。外商不愿買我們的產品,就是源于對我國產品質量根深蒂固的印象和偏見!眲⒃磸堈f。
在劉源張看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管理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中國形象的生命線。只有以質立世,在抓好實際質量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抓好印象質量,才能成就品牌企業,才能成就品牌中國,才能逐漸改變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不良形象,中國制造才會叫響國際市場。他建議,面臨發展新機遇的重慶企業,應該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期,狠抓質量,樹立標準,塑造響當當的中國品牌,為重慶和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質量問題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戰略問題。”劉源張指出,質量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幾年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時期,作為質量和質量管理保障措施的“標準化、名牌、人才”等質量提升戰略實施以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各行業各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產品質量有了巨大改觀。
近年來,重慶經濟發展迅速,變化巨大。劉源張建議,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重慶的企業要重視質量提升,應通過引入卓越績效模式等實施質量管理發展戰略,轉變和優化經營方式,實現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的大幅提高;重慶市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通過實施質量管理發展戰略和質量提升戰略,打造一批產品質量上乘的龍頭企業,形成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同時,重慶要積極營造全社會重視質量的社會氛圍,盡快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增強產業發展核心競爭能力,在促進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劉源張還結合質量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案例,從我國全面質量管理這一學科領域內涵,質量管理和質量工程的研究與應用,以及提高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等方面進行全面論述,旨在闡述先進的質量理念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在推進經濟健康發展中的重要性。
張長榮 記者蔣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