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有行業媒體搶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直銷行業的業績排行榜。雖說數據還不夠完整詳盡,不過我們依然能從中看出一些行業的整體趨勢,以及個別企業的發展態勢。
據直銷道道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整個直銷行業的發展還算比較平穩。而對于直銷企業來說,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整個行業穩中有升
據歷史資料顯示,2015年67家直銷企業的總業績大致為1929.2億。而在2016年,能統計到的44家直銷企業業績總額約1920.14億。
但由于天獅等一眾直銷企業的業績還未計算在內,所以2016年的業績相比于2015年僅僅少了9個億左右。然而,據數據顯示,在2015年天獅、太陽神、天福天美仕、安然等幾家直銷企業的業績總額就超過了200億。如果算上這些沒有統計在內的企業去年的業績,2016年中國直銷行業的業績應該呈現穩中有小幅上升的態勢。
2015年,有23家直企獲得直銷牌照,這些新晉直企2016年的業績也值得期待。雖然更準確全面的數據還未出爐,不過可以預測,2016年80家直銷企業(以2017年1月1日之前公示企業數量為準)創造的總業績肯定會超過2000億。
業績前六全數下滑
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直銷行業的業績前六位分別為無限極、安利、完美、權健、中脈、玫琳凱。同樣,2016年度業績排名前六位的企業和名次并沒有變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六家企業全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無限極在2015年業績增長率超過了40%,一舉超過安利拿下業績桂冠,今年雖沒有被趕超,不過仍然有些增長乏力。
安利則是連續兩年業績下滑。2016年安利失去業績榜首之位后,安利高管將主要原因歸結為中國市場的轉型升級。而外界人士也認為安利內部戰略進行了一些調整是導致其業績下降的主因。安利2015年提出的數字化戰略、體驗化戰略和年輕化戰略還未全面落地,業績回落應該只是暫時。
而完美等其他幾家直企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方面國家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另一方面,又面臨著互聯網和新晉直企的多重沖擊,老牌直企不得不在人才、產品等各方面調整戰略、積蓄實力。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出現了負增長,但仍看好這些企業的實力。
增長仍是主旋律
雖然業績榜前六位的企業紛紛出現了業績下滑,不過2016年,直企業績增長仍是大趨勢。在統計的44家直銷企業中,與2015年的業績相比,有19家企業業績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從增長率來看,有12家企業實現50%以內的業績增長,2家企業實現了50%~100%的增長,尚赫、羅麥、衛康、歐瑞蓮、長青等5家企業的業績增長率超過100%。
尚赫、羅麥、歐瑞蓮和長青在近兩年都保持著不錯的增長率,其中,尚赫和長青在2015年就達到了100%的業績增長率,今年增長勢頭依然強勁。而衛康則是異軍突起,成為了今年業績增長最快的直企。
衛康:驚人的增長
數據顯示,衛康2015年的業績為5000萬,2016年的業績卻高達35億,增長率達到6900%。
衛康無疑是2016年中國直銷行業最有亮點的企業。早在去年底就有業內人士預測,2016年衛康公司的業績發生了高速的增長,應該可以突破20億,呈十倍的增長速率。據透露,衛康的大部分業績來自于星辰聯盟和龍騰國際這兩個系統。
業績暴增之后,衛康的考驗才剛剛開始。2017年,衛康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我們將拭目以待。
三株:再度陷入危機
數據顯示,2015年三株2.5億的業績,在2016年卻遭遇滑鐵盧,縮水至1.2億,降幅達到了52%,是所有拿牌企業中業績下滑幅度最大的。
1998年,三株曾遭遇過一場生死劫難。自從2014年獲牌之后,三株的業績雖乏陳可善,但還是有所增長的。不料2016年竟然出現了如此大幅度的下滑。
這與2016年三株被曝出的種種負面新聞不無關系。去年8月,三株部分區縣經銷商聯名在舉報三株集團編造“暴富神話”,涉嫌非法集資、詐騙、偷逃稅款,暴力恐嚇,毆打維權代理商等違法行為,導致很多代理商血本無歸、損失巨大。
雖然三株第一時間否認了這些指控,不過三株內部管理混亂、頻繁更改制度等問題確實暴露無遺。三株曾經是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直銷可以說是三株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如果繼續這樣胡搞下去,恐怕又要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了。
結語
有句俗語說得好: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話糙理不糙,企業的成長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追求業績增長不等于急功近利,更不意味著鉆法律空子和踩紅線。不尋常的高增長意味著高風險,值得所有直銷企業提高警惕。
不論業績是增是減,2016年已然成為過去。
對于直銷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并非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排名,而是2017年如何實現突破,如何超越過去。
目前為止直銷企業已經達到了82家,直銷行業這個蛋糕勢必會越做越大。而各家直企能夠從中分得多少,就要用各自的實力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