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益生菌酸奶產品層出不窮。隨著一個個陌生的菌種名稱出現在各大酸奶品牌的包裝上,一場聲勢浩大的酸奶“菌群”大戰已是難分高下。然而,由于這些菌種概念過于專業,作為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理解和分辨。7月2日,在位于佳山路某超市購酸奶的張女士發現,市面上熱賣的聲稱富含各種菌類的品牌酸奶,有“益生菌”、“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菌名,實在搞不清楚這些菌群對人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在選擇時就只能是一頭霧水。
“益生菌”成酸奶賣點
日前,在我市幾家大中型超市乳制品專柜,各種品牌酸奶占據了各家超市乳制品區冷柜的大半。從部分酸奶品牌的配料表看,這些酸奶的主要配料成分大同小異,不外乎牛奶、白砂糖,其次才是什么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等。光明、伊利、蒙牛等各個品牌的酸奶,都在配料中標明了所添加的菌群名稱:“AB100”、“BE80”、“LGG”、“BB—12活性雙歧桿菌”、“龍根B菌”、“雙歧因子”……名目繁多的“菌種”名稱讓人有點不知所云。據現場某品牌酸奶促銷人員介紹,這些名稱不同的各種菌種,能起到幫助消化等不同的保健功能。例如,LGG成分有“平衡和改善胃腸功能”、“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等保健功能。而對于有的酸奶標注的含菌量為每千克20億個,有的每千克40億個,還有的每千克富含100億個活性益生菌,由于菌群數量的不同,適用的消費人群也各不相同。
專家提醒:消費者無須迷信“益生菌”
據有關醫療專家介紹,益生菌主要指寄生于人體腸道,能夠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的活性微生物,包括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等。在酸奶中添加的菌群,雖然名目繁多,但作用大同小異,主要是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當然,目前益生菌酸奶宣傳的“益生菌”概念實在模糊,有些產品宣稱的“平衡和改善胃腸功能”、“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排除毒素”、“預防齲齒”等保健功能,不排除有夸大成分。
專家提出,人體內本身已自帶有一定數量的有益菌群,有一套平衡的菌群系統,攝取過多或攝入過少都會破壞人體腸道中的菌群平衡,反而使消化功能下降。目前名目繁多的酸奶“傍菌”,最根本的還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消費者不必太過迷信,選購酸奶的時候沒必要緊盯著是否含“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