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會在即,為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最大限度地預防、減輕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與風險,筆者針對奧運會對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的特殊需求,特提出十項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規范食品生產加工環節
根據食品行業多年來存在的問題,對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產品目錄范圍并且已進入查處期的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企業,應嚴格做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未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QS)的一律不得生產;未經檢驗合格、未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的食品,不得出廠銷售;加強對未列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范疇食品生產企業的環境條件、生產設備、添加劑使用、人員資質、儲運條件、檢測能力、質量管理制度和包裝等方面的檢查。鼓勵企業開展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嚴格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要求的種類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食品包裝企業應嚴格按照《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使用衛生標準》使用助劑,嚴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或違規添加非食品添加劑。應該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包裝產品必須獲證后才能進入市場。
規范食品消費環節
強化餐飲企業和集體用餐單位量化分級管理,推行HACCP認證。嚴格按有關要求,規范餐飲企業和集體用餐單位的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定并推行餐飲企業HACCP管理要求,加強對原料采購、貯藏、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關鍵點的控制。對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因素進行分析評估,加大控制力度,嚴防發生食物中毒事故。
加強地方食品安全法規體系建設
推進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地方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地方食品安全法規體系。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社會各界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識。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完善自檢體系。推進基地和企業的自檢體系建設,對出廠產品實行批次檢驗,確保產品全部合格。健全批發市場、連鎖超市自檢體系,全市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大型食品連鎖超市全部建立食品自檢實驗室,鼓勵與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合作,提高檢測能力。
推行電子標簽實現食品全程追溯
以蔬菜、豬肉等重點食品為試點,加貼電子標簽,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跟蹤和追溯。從生產加工環節開始,在食品包裝上加載施肥、用藥、休藥期等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并追加食品加工、運輸、包裝、分裝、銷售等相關信息。借助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實現對電子標簽加載信息的儲存、管理和分析。一旦發現問題,通過系統查清食品的來源和流向,及時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應急處理能力
完善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在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建立健全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由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具體負責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的組織、指揮、協調工作。根據引發因素,將突發事件分為微生物性、植物性、動物性、化學性和惡性違法食品安全事件等5個類別;根據危害程度,將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4個級別,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建立健全本市食品安全預警機制,提高綜合處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做好應急響應的啟動、分級、救援和終結工作。同時從信息系統、監測數據、物資經費、制度以及宣傳培訓等方面,做好應急處理工作的保障。
開展食品反恐和安全保衛工作。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確定不同環節受到蓄意破壞的風險程度,特別是將水資源及生活飲用水的保護作為反恐工作的重點。建立食品反恐安全保障體系和機制,包括情報信息預報預警體系、相關法律制度體系、防范恐怖襲擊專項預案體系和情報會商機制、反恐力量聯動機制等。加強對大型會議、重要活動、集體食堂、學生用餐等的衛生監督管理,做好餐前審查和餐后留樣等工作,接待單位和供餐單位應建立切實可行的突發事件預防及應急預案。嚴格氰化物等劇毒化學品的生產、流通、貯藏、銷售和使用備案登記,加強實驗室劇毒化學品及生物制劑的安全管理。發生食品恐怖事件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充分做好現場指揮、搶險、救助、善后處理、宣傳等工作,將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加強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
建立奧運食品安全標準
加快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努力形成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定位準確,基礎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和管理標準配套,適應首都食品行業發展和監管工作需要的食品標準體系。做好全市食品企業標準的定期復審工作,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
奧運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以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為基礎,以我國、歐盟及美國的食品安全標準為參照,對比國內外標準后確定;檢測標準主要借鑒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同時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究和轉化。
奧運食品供應企業必備資格及產品要求。奧運食品供應企業要嚴格實行HACCP管理,并接受有關部門的檢查。要按照奧運食品安全標準對出廠產品實行批批自檢,同時做好記錄,確保產品全部合格。產品要達到奧運食品安全標準。經連續一年以上動態抽樣檢測合格的產品,方可供應奧運會。
對奧運進口食品的要求。奧運食品供應企業在獲得準入資格的基礎上,要提供符合奧運食品安全標準要求的產品檢測報告。經復檢達到奧運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方可供應奧運會。
強化奧運期間的食品安全控制
加強奧運場館內的食品安全控制。在奧運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奧運場館內的廚房、餐廳,各種飲食供應點,合理設置電子監控設備,采集信息。制定奧運場館內食品衛生設施、環境、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的執行標準。加強食品安全檢查,重點對奧運村餐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從業人員健康、廚房和餐廳的衛生狀況等進行檢查;對奧運場館內其他監控點加強食品原料、食品溫度、衛生狀況、用餐環境、垃圾處理等情況的檢查,并形成記錄。
加大對奧運場館周邊地區、旅游景點、繁華地帶、賓館、交通樞紐等重點地區餐飲場所的檢查力度,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合理配備執法檢查人員、移動監測車,加大對經營證照、環境衛生、衛生設施、冷鏈運輸等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等違法行為。
搞好專業培訓及食品安全知識普及
按崗位進行分類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奧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公共衛生知識、衛生操作規范、職業道德及奧運知識等。
培訓人員主要包括廚師、餐飲服務人員,以及餐飲服務商、執法檢查人員和志愿者等。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強化食物中毒安全防范意識,開展宣傳活動,將食品安全知識帶進社區、街道和學校。
推廣使用綠色包裝
搞好包裝物回收利用
由于紙杯、紙碗、紙袋的生產技術成熟,產品質量穩定,衛生安全,使用后可再次回收利用,少量廢棄物在大自然環境中可以自然分解,對自然環境沒有不利影響,所以該產品是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
食用粉型和紙漿模塑型的包裝是全生物降解產品,符合環保要求,發展趨勢較好,但需要加強產品質量控制。
降解塑料產品的生產技術不成熟,再加上假冒偽劣較多,產品又不能完全降解,所以塑料餐具和塑料食品袋用后大多成為城市固體廢棄物進入垃圾處理系統,若隨意丟棄,則成為“白色污染”。由于塑料餐飲具和包裝袋(膜)具有獨特的性能,其應用量比較大,所以采取加強回收利用體系和加強開發應用降解塑料相結合的方法。
推廣使用已經獲得《中國安全環保認證》以及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QS)企業的產品更為可靠。
作者簡介:
董金獅,環境化學碩士,副研究員,現任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委員會副會長、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