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6月24日電(記者林潔)“看病太貴、掛號太難,部分醫生水平不高,有時造成誤診。”今天下午,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公布的“廣東三甲醫院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透露了這一令“醫患關系緊張”最主要的原因。在場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坦言,制訂中的廣東省公立醫院改革,“也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
據介紹,該報告評價對象覆蓋廣東省所有三級甲等醫院(除8家部隊醫院以外)共50家,實際完成有效問卷共5015份。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梓楨教授表示,廣東省三甲醫院的“價格感知”離公眾的期望值還有較大的差距,受訪者多反映“開貴藥”、“多開藥”及“做不必要的檢查”,他提出疑問:看病人是“薄利多銷”?是否存在過度醫療?但鄭梓楨認為,病人對三甲醫院仍持有較高的忠誠度。
部分受訪者認為醫院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合理收費”和“縮短等待時間”。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孫家珍為醫護人員“喊冤”,國家對衛生資源投入少,醫療體制改革不順,就很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藥品雖然到醫院是終端,但錢都給廠家賺了,責任卻推給了醫護人員。”她說。
深圳市人民醫院醫生王新民表示,看病是否真的很難與老百姓的就醫習慣有關。他說,“現在醫保卡到哪都可以刷,大病小病都進‘三甲’,政府對此管理疏導不明顯。”另外,醫藥代表數量也應該壓縮。
廖新波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目前這種“以藥養醫”所帶來的危害遠不止藥價貴這一表面現象這么簡單,可以說是推動中國醫療價格市場極端不合理的元兇。
“看病難、看病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情。鄭梓楨建議,需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民;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一體化;建立醫藥價格監管制度,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加大醫療建設的投入和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