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張家港口岸進口棉花業務量大的特點,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在全省系統先行先試,打造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張家港年均進口棉花22萬噸,貨值3.5億美元,進口量列江蘇第一、全國第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之一。
一是對照要求,積極行動,以“全員參與”來創建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聯合張家港保稅區管委會舉辦“進口棉花貿易與檢驗檢疫工作論壇”,推出服務進口棉花貿易八大舉措,推動張家港地區棉花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與張家港保稅區紡織原料市場、棉花商會等部門的溝通與合作,每月定期在棉花商會刊物上發表張家港進口棉花情況和質量進行分析文章,供張家港進口棉花企業了解和參考。
二是內練素質,外抓管理,以“一流隊伍”來打造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先后邀請系統內外專家講解棉花外觀品級知識和手扯長度方法,對棉花現場回潮率檢測和XJ130型原棉回潮率測定儀操作進行輔導,組織內部講座10個,提升一線人員能力水平。
三是規范文件,制定標準,以“管理提升”來打造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制定《進口棉花收用企業分類作業指導書》、《進口棉花企業分類考評表》,增加《進境棉花檢驗檢疫工作作業指導》,逐步對張家港地區進口棉花收用貨企業按照企業誠信、倉儲設施和驗收能力等方面分類管理,使進口棉花的檢驗檢疫工作更加高效順暢。
四是突出重點,樹立標桿,以“典型引路”來建設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針對華芳集團進口規模量大、倉儲設施好、驗收能力強的特點,引導企業在進口棉花重量鑒定中采用整車衡與逐包衡重比對和視頻監控等手段,并在該企業率先實行分類管理、電子監管、直通查驗等舉措,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成效,提高進口棉花通關通檢速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五是建實驗室,完善檢測,以“技術保障”來建設進口棉花檢驗監管樣板。為適應張家港進口棉花貿易快速發展和完善業務檢測手段的迫切需要,張家港保稅區管委會、江蘇檢驗檢疫局工業產品檢測中心和張家港檢驗檢疫局聯合建立紡織原料實驗室,減少企業檢驗成本和送檢時間,提高檢驗檢疫執法把關的時效性。(顧曉斌 施向軍)
顧曉斌 施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