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的信用缺失現象,如虛報、瞞報、偽造檢驗檢疫單證發票等等,給檢驗檢疫工作帶來了困擾。一系列產品質量風波以及近期比較猖獗的偽造檢驗檢疫單證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對外貿易秩序,而且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的聲譽,損害了國外政府和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任度,威脅到我國出口外貿的增長。這些擾亂外貿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尚未健全,缺乏有效的治本之策。如何推進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完善檢驗檢疫把關職能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1、強化分類管理,實現差異化管理目標。目前,檢驗檢疫機構根據日常采集的企業信用情況,將企業分為A、B、C、D四個信用等級,實施分級管理,A級企業重點支持,B級企業積極引導,C級企業加強監管,D級企業重點監管。同時,對嚴重失信企業采取即時布控、即時降級和列入黑名單等措施。按照守信受益、失信懲戒機制,根據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對不同級別的企業實行相應的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措施.
2、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誠信企業示范效應。一是開展誠信守法宣傳活動。在蘇州市主要媒體發布蘇州地區誠信企業名單,進一步提高企業申請檢驗檢疫高資信類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積極拓展宣傳面和渠道。利用檢驗檢疫公告欄、政策宣傳會,組織各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及時公布檢驗檢疫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三是主動走訪部分企業。面對面地聽取誠信企業的意見與建議,幫助企業解決通關環節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
3、加強綜合治理,形成社會共建誠信合力。一是加強外部合作。主動與海關、商務局等政府管理部門的聯系配合,共同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二是加強區域職能指導。組織與各關區鄉鎮管理部門的聯系,實地了解各關區鄉鎮經濟發展情況、企業經營狀況等,大力拓寬了解地方經濟發展的渠道。三是加強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充分利用相關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的各種資源和力量,引導企業守法自律,及時幫助企業解疑答難,為企業的正常進出口活動營造良好的通關環境。(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