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質監部門加強監管食品企業帶來新變化
企業自律意識節節高
□ 齊繼戰 本報記者 王 梅
投入600多萬元建立的食品檢驗室,使檢驗項目從以前的幾項擴大到現在的幾十項;檢驗人員由三五名增加到現在的22名;投入2780萬元用于生產設備更新和改造,實現了生產過程全自動化控制……在陜西西安市閻良區百躍乳制品公司,記者時刻能感受到乳制品企業正在發生的變化。“隨著陜西省質監部門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們已意識到企業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質量水平,才能生存和發展。”百躍乳制品公司總經理梁百躍說。
陜西是食品生產大省,目前已有40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強對這些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提升企業自律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始終是陜西省質監部門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今年年初,該局出臺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案》中,提出建立以“實行依法監管,構建兩個體系,建立三項機制,實現四化鏈條”為主要內容的食品生產安全監管模式,即著力構建食品生產安全全程監管體系和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責任考核體系;建立市場完善和準入退出機制、系統化區域監管責任機制和科學化風險預警機制;實現日常監管高效、監管記錄便利化、問題溯源可控化和績效評估科學化。該局還出臺了8個相關制度,即區域監管責任、日常監督檢查、食品添加物質報告、企業生產狀況報告、開歇業報告、企業負責人約談、行業內生產安全信息通報和以企業為主體的觀摩互查制度。
該局通過制定監管責任考核制度,細化和明細省、市、縣三級質監部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職責,細化監督檢查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考核制度,將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作為紀檢監察部門對各單位綜合效能考評的重要內容。
有了制度保障之后,針對食品監管的難點、重點在基層的特點,該局把提升基層監管能力作為重要抓手,再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人員培訓、經費保障上加大力度。
早在2007年,陜西省質監局成立了食品處,統一指導、協調全省質監系統食品監管工作。與此同時,各地市局也相繼成立食品科,縣(區)局成立食品監管股,形成上下一盤棋的監管格局。但監管人員不足依舊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各市質監局積極與市政府溝通,獲得大力支持。榆林、寶雞、延安市政府,運用政府公益崗位招聘人員,經費納入市、縣財政預算,有效解決基層食品監管人員不足的難題。
同時,各級政府對質監部門食品監管工作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從2009年至今,陜西省政府已累計投入7500萬元用于全省食品監管。各市、區縣政府的投入也在增加,寶雞市政府已將1000余萬元列入財政預算,用于食品監管專項經費,漢中市政府劃撥200萬元用于縣級食品實驗室建設。
監管力度的加大,目的是要促使食品企業整體水平提高,那么企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采用現代化手段提高企業管理的有效性成為一大特點。富平縣金牛乳業在投入1500萬元用于檢驗設備購置和生產設備更新之后,又投入幾十萬元建立電子信息溯源系統,通過追溯系統查找造成問題的原因。據悉,該公司投資1.6億元興建的現代化新廠區今年年底將全面投入使用,屆時這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羊奶粉加工生產基地。
企業內部的質量意識明顯加強是另一特點。“手牽手保質量安全 心連心執行國家標準”,這是刷在百躍乳制品公司辦公樓上的標語。梁百躍告訴記者:“提煉口號是企業策劃部的一項工作內容,通過這樣的口號振奮精神,時刻提醒我和每一名員工都要做一名有道德、負責任的人。”
產品質量的合格率是食品生產企業是否負責任的最直觀表現。從陜西省質監局的突擊檢查小組隨機抽取的22個樣品的抽樣檢查結果顯示,樣品質量全部合格。在今年第二季度對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監督抽查中,從11個地市抽取的12類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樣品抽樣結果顯示,平均批次合格率為94.6%。《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