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市龍鳳園小區積極探索物業管理新模式
無論大事小事處處考慮周全
□ 周 明 李 慶 本報記者 王 梅
從2003年建成入住到現在,陜西西安市龍鳳園小區在不到10年的時間,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小區、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等5個國家榮譽稱號,這一切都得益于不斷摸索物業管理標準化,管理上實現不斷創新取得的。
該小區位于西安市高陵縣涇河園,占地50余公頃,共有住宅樓169棟、7000多住戶,入住有長慶油田公司、川慶鉆探公司、中油測井公司等石油單位近3萬名職工家屬。由于油田開采的工作性質,大部分職工都隨著一線隊伍常年在外奔波,老人和小孩成了家庭的主力軍。
特殊的家庭結構對園區物業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業服務處以標準化管理為著力點,完善規章制度,推行標準體系,進一步創新管理模式,完善小區的管理工作。
記者在《長慶油田礦區事業部涇河園物業服務處公共秩序維護服務工作對標檢查表》上看到,除了基本要求,還對門崗、巡邏、車輛管理、安全監控等9個方面提出了27項具體的標準要求。如巡邏這項列出了3條具體規定,小區內無建筑物、設施設備、車輛等治安安全隱患,無可疑閑雜人員;小區住戶咨詢和求助工作在本單位服務承諾范圍內完成率100%,有效率100%;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及時,財產損失降低到最小,現場得到有效保護。
類似這樣的工作對標檢查表還有很多,覆蓋了平安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綠色社區和健康社區5個社區管理模式的具體標準化內容。
有了標準化內容還不夠,抓執行落實才是關鍵。物業服務處進一步完善服務承諾、質量回訪、責任追究、考核獎懲、監督檢查等管理制度,先后建立《居民投訴管理辦法》、《服務處綜合業績考核辦法》等規范管理措施,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也推動了園區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
平安社區管理方面,園區警務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小區內有統一的值班電話和報警電話;警力巡邏早中晚3個班,一個班8個人,8個小時滾動全天候巡邏;針對老人不方便記住各類報警應急電話的情況,園區還特別設立“440”一號通服務,及時有效地處理各類緊急事件。
安全得到保障,服務社區、文化社區的建立也馬虎不得。對于進入園區的超市、銀行、理發店及日用百貨小店,物業科、安全科、保衛科3個部門聯動,每月對他們的消防、食品安全進行檢查,如有問題現場下發整改通知單,督促他們盡快落實整改任務。
針對園區“一老一少”的家庭成員結構,服務處積極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專兼職服務隊為園區老人服務,并成立了老年書法、音樂等13個文體協會,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推廣“小課桌、小飯桌、全托管”3種留守兒童托管托教的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小孩上學吃飯問題,也緩解了隔代教育矛盾。
建立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綠化與健康同樣必不可少。在保證綠化面積和多樣樹種的前提下,組建了百人專業綠化養護隊,做到一日3掃全天保潔,每季定期修剪綠籬等;實現衛生醫療站進入社區,定期為居民舉辦健康義診和健康講座,每年組織一次全體職工體檢。
整潔的樓院、翠綠的草坪、濃密的樹蔭、規范的執勤,小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日子當然過得舒適安逸。“孫子白天去上學,家里就剩下我們老兩口了,平常沒事就下樓轉轉,跟大家伙在一起聊聊天,下棋、打牌挺好的。”家住25樓退休職工王師傅對記者說:“小區的管理我們也很滿意,大事小事都不用怎么操心,生活得很舒適。”
目前,該小區已被西安市高陵縣質監局列為爭創服務業名牌重點幫扶單位。小區物業負責人高興地告訴記者,高陵縣質監局從標準化方面的專業指導和幫扶,使小區物業管理有了追趕的目標,會促使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