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改委公布7月1日起電價將提高2.5分/千瓦時,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同時,空調能效的市場準入門檻也隨之將被提高。
記者昨天獲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將《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征求意見稿下發。明確規定新的定頻空調能效標準門檻定于現行的2級標準。
所謂空調能效標準,指的是空調單位時間內所消耗的電力與其產生的制冷功率的比值,直接反映了空調的節能水平。我國現行的能效標準共分五級,由高到低分別對應能效比2.6、2.8、3.0、3.2、3.4。但本次新規中,將市場準入門檻從原先的五級2.6一下提升到了2級3.2。
同時,新的能效等級也調整為三個層次,入門級為3.2,2級值為..4,1級值為3.6,能效值達3.4的空調才能稱節能。
能效標準突然“連升三級”,曾引起業內的激烈爭論。中國家電協會也曾上書中標委為企業“請命”,要求先升級至原3級3.0的水平。但從征求意見稿來看,這些意見并未被采納。
據相關人士透露,新標準的強制實施,最直接是帶來生產成本的明顯提高,預計單臺空調平均成本將上升2-3成,這對企業來說壓力大增。新標準明年起實施讓今年的夏季空調大戰成了真正的生死之戰。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空調市場常年保量大致1500萬臺。家電零售巨頭們每年的第一批大單采購基本都是來自于生產企業上年度的庫存。新標準明年實施后,眼下庫存機器中近8成的3-5級能效空調將被淘汰出局,而將其返廠改造的成本則高達20%左右。
目前看來,新標準帶動的成本高企必將掀起又一撥行業洗牌大潮。有業內人士預計,在這一輪行業洗牌的過程中,空調企業有可能減少到七、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