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軟實力”變金融“硬資產” 四川成都金堂縣發布首批質量融資增信企業白名單
2025-07-30 點擊:次
“通過質量融資增信模式,把質量信譽變成‘真金白銀’,真正給企業做到了雪中送炭。”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質量融資增信首批白名單發布暨典型經驗推廣會上,成都力成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云昌高興地說。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許多中小微企業雖有一定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成果,但由于缺乏足額抵押物,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如何幫助“輕資產、缺抵押”的科創型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活水”?金堂縣創新探索的“質量融資增信”模式,正為這一難題提供“金堂解法”。
在此次會議上,金堂縣市場監管局、金堂金融監管支局聯合發布了金堂縣首批質量融資增信企業“白名單”,介紹了金堂縣質量融資增信工作的探索歷程、核心做法、實施路徑及前期試點成果。重點展示了基于《金堂縣企業融資增信要素填報表》構建的標準化質量信用評估模型,以及全國首創的“質量+”疊加融資模式。與會金融機構、企業代表圍繞質量融資增信“金堂方案”的推廣與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充分肯定了標準化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疊加模式的有效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在各自產品和服務中嵌入質量增信要素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會議指出,下一步將持續強化數據賦能與共享,積極對接省市數據平臺,爭取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質量信用數據向金融機構安全、合規開放,爭取實現在線評估,推動建立統一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推動“金堂方案”標準化輸出,系統總結提煉評估模型核心指標、權重設置及疊加模式操作規范,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手冊,積極向上級部門匯報,爭取在更大范圍試點推廣。加大推廣宣傳力度,深入產業功能區開展“靶向”宣傳和對接活動。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遴選并廣泛宣傳一批成效顯著的標桿案例。
據介紹,金堂縣推出“質量增信+”授信模型,創新將質量要素作用于評估模型中,可疊加多種金融產品,實現提升授信額度的目標。該模型具有標準化、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金融機構無需研發新的信貸產品,突破了“信用貸”的模式,通過疊加賦能可精準破解中小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的核心融資障礙,將質量要素在融資中的增信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形成了質量-融資授信雙面正向循環激勵,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該模式已受到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據統計,截至7月底,前期試點的9家金融機構,通過質量增信發放貸款160余筆,總貸款金額11.27億元。經優化提升后,8月起,該模式將在金堂縣11家金融機構的“園區E貸”“經營快貸”“智造貸”“集群E貸”等40余個惠企金融產品中全面推廣使用。企業憑借質量水平、品牌價值、創新能力等“軟實力”,將獲得實實在在的銀行授信的“真金白銀”。
“作為成都市質量融資增信改革的先行區,金堂縣積極探索將企業的質量‘軟實力’轉化為金融‘硬資產’,率先構建了一套標準化、可量化、易操作的質量信用評估模型,并實現了與金融產品的深度綁定。”金堂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首批20家質量融資增信“白名單”企業,是該項工作從試點走向制度化、規;茝V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該局將積極搭建連接“質量高地”與“金融活水”的橋梁,推動更多“質量要素”轉化為企業的“融資資本”,為助力產業園區“立園滿園、強園興園”注入質量活力。

掃碼投訴